由于监管机构对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风险比较敏感,通过扩大杠杆来提升ROE变成了一条不可行的道路。结果,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盈利潜力大幅下降,对互联网巨头的战略意义也变得很有限。2018年,百度剥离了金融业务;蚂蚁金服出现了多次季度亏损;腾讯支付业务的毛利率没有提升。当然,互联网金融业务在数据积累、生态系统构建方面仍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然而,在监管机构日益重视消费者隐私、将数据权限收归上级的情况下,这些方面的作用可能也会缩小。
影视内容行业:2018年,影视制作公司、经纪公司、明星工作室面临的最大问题,无疑是由“阴阳合同事件”引发的“补税风暴”。在实践中,影视行业的“阴阳合同”是这样签署的:明星工作室与制作方签署多份合同,采取多种名目(演出费、宣传费、顾问费等);其中,全部或一部分合同金额支付给明星名下的避税法人实体,从而回避增值税、所得税个;最后,通过各种手段将沉淀在法人实体中的资金返还给明星个人。
在“阴阳合同”曝光之后,媒体与公众反应强烈,国税总局强势介入。到了四季度,遂演变为全行业的“补税风暴”,不但涉及明星,还涉及编剧、导演、职员、制作公司乃至发行公司等多个环节。问题的关键是:国税总局对各地推出的面向影视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新疆霍尔果斯),大部分不予承认;凡是利用过这些优惠政策的企业、工作室,不但需要补缴税款,对于今后税收负担的预期也大大提高了。
“补税风暴”的直接效果,是大幅提高了影视行业的合规成本,挫伤了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财务投资人普遍不愿意投资影视项目,制作公司的开工率大幅降低。此外,影视行业还面临着内容审核尺度偏严、题材受限的影响。大型上市公司可能在合规、过审方面较有经验,受损较小;但是整个行业受到的短期影响是不可小视的。
新的亮点:2018年来过什么,2019年指望什么?
2018年,虽然互联网行业整体陷入了增长乏力、需求不足、监管趋严的困境,但是并不缺乏局部亮点:抖音、拼多多、QQ音乐、喜马拉雅FM……都是冉冉升起的移动应用明星。这些神话背后的逻辑是什么?类似的神话会不会在2019年继续?此外,阿里、腾讯等巨头纷纷加注云计算、行业解决方案等“B端互联网业务”,互联网的增长动力会不会从消费端转向企业端?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2-3年内互联网行业的走向。
复盘“抖音浪潮”:所有人都先低估、后高估了短视频
2017年下半年抖音的异军突起,将短视频的历史划分为两个时代:抖音崛起之妻,所有人都低估了短视频,快手、秒拍两巨头似乎已经将市场瓜分完毕,很难想象还会有大的变数;抖音崛起之后,所有人都高估了短视频,部分投资者甚至认为抖音会成为与微信、淘宝相提并论的“刚性需求”,并推动“头条系”冲击“腾讯系”的流量基础。
然而,“抖音浪潮”的效果被严重高估了。我们的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12月,抖音的MAU为2.44亿,低于快手,在所有移动应用中排名第23;抖音的DAU为1.51亿,高于快手,但是在所有移动应用中仍然只排第13。这个用户基数虽然让人印象深刻,却还远远谈不上“刚性需求”甚至“冲击腾讯流量基础”。当然,抖音的DAU与MAU比例达到了0.62,高于所有其他短视频应用,也高于除了微信之外的绝大部分非工具类移动应用。从这个角度看,抖音的用户黏性确实不低。
更重要的是,抖音的高速增长期已经结束了。我们的监测数据显示:抖音的MAU和DAU均在2018年8月达到最高点,然后缓慢回落,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的状态。“头条系”的另外两款短视频应用——西瓜和火山,MAU和DAU都在2018年2-3月见顶回落。令人诧异的是,虽然抖音的DAU在2018年3月已经超过快手,但是它的MAU从来没有超过后者。而且,快手的MAU至今仍在缓慢增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