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商的潜力有多大?以微信平台SaaS服务商中国有赞为例,我们估计2017年底活跃商户超过40万家、付费商户约2.4万家,GMV接近200亿元;2018年GMV可能再增长一倍。2018年二季度,微信小程序MAU已经突破5亿,构成了巨大的消费场景。除了网上购物,外卖、生活服务等O2O电商也是微信电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微信支付的快速发展,更是让微信电商接近建立阿里那样的“闭环”生态系统。
对于商家来说,阿里平台最大的问题是流量无法私有化,想把淘宝或天猫网的用户导出到官方App、微信公众号或其他社交媒体的难度很大。阿里电商业务的商业模式建立在流量的自我封闭循环上,因此往往被称为“流量黑洞”。微信、快手等社交电商平台的态度就开放得多,甚至鼓励商家将流量私有化。来自微信的电商流量,虽然还无法与阿里的规模相比,却可以成为商家的“自留地”,任何商家都不可能放弃它。
具体到拼多多,虽然现在仍然以微信为重要流量来源,但是早已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头部App”之路。我们认为,拼多多的用户增长势头还远远没有结束,因为整个电商行业的用户还在增长。在整个2018年,手机淘宝的MAU增长了1.2亿,手机京东的MAU增长了7500万;相比之下,拼多多的MAU增长了8000万(不含小程序MAU),在总量上反而不算什么。移动电商的用户渗透率本来就还有上升空间,虽然2019年会受到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但是全行业MAU还是可以做到温和增长的。
很多人认为拼多多的崛起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胜利,其实阿里何尝不是如此?2016-17年,支付宝连续冠名赞助央视春晚;2018年,淘宝又冠名赞助春晚。“阿里系”对县级乃至乡镇级市场的开拓早已开始,拼多多只是以更快、更具社交性的方式贯彻了这一战略。在县域市场,熟人关系更加深厚,社交网络对购物的影响力更强,非常有利于社交电商的井喷式发展。总而言之,拼多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所有的步点都踩准了。
展望“音频娱乐”:除了移动音乐,不要忘记有声阅读和电台
移动音乐是一个特别容易被忽视的移动细分市场:既没有抖音那样吸引眼球,又不像拼多多那样引发话题效应。在不声不响之中,中国已经拥有四款MAU过亿的音乐应用:酷狗音乐、QQ音乐、全民K歌、酷我音乐,它们都隶属于腾讯音乐。与长视频、短视频行业的群雄割据不同,移动音乐市场早在2016年就已经被腾讯基本统一;第二集团只有网易云音乐一家,而阿里、小米的音乐业务早已被边缘化。
2018年,我们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QQ音乐、全民K歌的MAU继续快速上升,尤其是QQ音乐的上升趋势与抖音如出一辙。与此同时,腾讯音乐旗下的另两款应用(酷狗、酷我)的MAU却没有什么增长。为什么?我们认为,抖音确实对移动音乐行业构成了正面刺激,就像它对直播行业的刺激一样;抖音对腾讯的内容生态体系利大于弊。此话怎讲?
首先,抖音带动了音乐潮流、提升了移动音乐的文化热度。QQ音乐每个月的榜单头部,几乎都是“抖音神曲”。但是,抖音不是版权音乐网站,不提供音乐的下载播放,大量听众还是会去腾讯的音乐平台进行音乐消费。抖音赚网红流量的钱,腾讯赚持续消费的钱,各取所需。
其次,抖音将“内容与社交融合变现”的道路推向了新的高峰;这条道路早已由微博、秒拍、快手、微信公众号等进行了探索,但是还远远谈不上穷尽。在腾讯音乐旗下,与社交应用结合最好的是QQ音乐和天天K歌,恰恰是这两个应用在2018年实现了高增长。单纯的版权音乐的变现潜力是有限的,但是与QQ群、QQ空间、QQ兴趣部落、视频选秀节目等结合之后的威力却能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准确的说,腾讯音乐是一个“尚未定型”的综合体,它是腾讯内容生态创新的集中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