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近几年实际工作中,不少地方结合生源情况变化,还调高了标准,核增和多核了一些教职工编制。比如说江苏省提出,可根据财力保障能力和实际需要,按现有教职工编制总量的一定比例另行增加编制。山西、湖南等省提出,可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统筹考虑随迁子女入学、二孩政策、小规模学校、贫困地区等因素,适当增加教职工编制。
二是倾斜力度持续加大。近几年,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在严控机构编制总量的背景下,通过盘活存量、统筹调剂、周转使用等方式,将其他行业和领域核减下来的编制,优先用在保障中小学教育发展上。例如山东利用统一精简下来的编制,为全省中小学核增9000余名编制。江西通过大力撤兵小微机构,调剂3万多名编制全力保障中小学教育需要。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各省、区、市公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基本都达到或超过全国统一的编制标准,所有省份在事业编制总量只减不增的同时,均保持了教职工编制的基本稳定和逐步增长,总体满足了教育和教学需要。
三是着力破解难点问题。中发4号文件印发后,我们着眼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涉及的机构编制方面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如结构性缺编、编外聘用教师等问题,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进行了广泛调研,分析问题,了解情况,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对策。目前,我们正会同教育、财政等部门研究起草进一步创新挖潜加强中小学教职工队伍建设、完善编制管理等有关意见,指导地方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不折不扣落实标准。统一后的标准作为全国的标准必须不折不扣的落实,现有标准尚未达标的个别地方,下一步要加强督导力度,要求尽快落实标准,核编到位;对已经达到标准的,鼓励和支持地方可根据需要采取调高标准、核定周转编制等措施进一步增加编制供给。
二是及时动态调整编制。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市县调整力度,原则上我们鼓励以省为单位,每两年左右调整一次,市和县可以根据生源变化情况随时调整。同时,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加强教师交流轮岗,推动人员编制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及学段之间及时调整,合理配置,提高使用效益。
三是统筹调剂存量资源。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精简压缩重复设置、职能弱化、规模较小、任务不饱满事业单位,适当收回分散在各事业单位的部分空编,通过跨行业跨层级调剂、周转使用、合理配置,优先满足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谢谢大家。
续梅:
感谢田局长,下面请吕建平司长介绍加大投入,优先保障,支持教师队伍建设有关情况。
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长吕建平介绍加大投入、优先保障、支持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 摄)
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长 吕建平:
大家上午好,下面我介绍一下财政部支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印发以来,财政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各级财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2013-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累计16.2万亿元,年均增长7.9%,一直是一般公共预算第一大支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续7年保持在4%以上。同时调整优化结构,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教师工资福利支出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已经连续多年超过50%。
二是大力支持教师教育和培训,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支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中央财政安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资金,支持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和思政工作队伍培训等工作。加大师范教育投入力度。中央财政对教育部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按照每生每年1.4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同时引导各地多种形式开展地方师范生公费教育。进一步提高师范生生均拨款标准,2013年以来,中央高校师范生和公费师范生生均拨款标准分别提高了3000元和5000元。同时,在分配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等专项资金时,向师范院校予以倾斜。支持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支持实施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强乡村教师培训,2013-2019年累计安排相关资金135亿元。继续支持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支持各地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2017-2019年累计安排相关资金20.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