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信息网 - 收集互联网各类热门信息网站,提供便民发帖,本地生活服务等!

广西信息网

当前位置: 广西信息网 > 龙亭区 > 中国卫星:高速增长的卫星产业龙头企业(2)

中国卫星:高速增长的卫星产业龙头企业(2)

  航天产业主要终端产品分为“弹(导弹)、箭(火箭)、星(卫星)、船(飞船)”四类,涉及军用、民用,其中卫星由于在军用、民用中均应用广泛,在国民经济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卫星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一种是按照卫星的质量进行划分。目前,通常把重量在1,000公斤以下的卫星称为小卫星,重量在100公斤左右的卫星称为微小卫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目前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方向呈现两极发展趋势,一是研制大型、多载荷、多用途的巨型卫星,另一个方向则是研制小卫星和微小卫星。小卫星和微小卫星能够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移 动通信、侦察监视、资源勘探、环境和灾害监测与预报以及准确的灾后评估等功能,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和军事效益,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国际上形成了众多的小卫星发展计划,小卫星开始和各类大中型卫星一起成为世界航天发展的重要领域。小卫星良好的技术经济适应性使其在发达国家迅速产业化,成为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我国“十一五”期间卫星需求空前发展空间设施构建大规模展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推进航天产业发展,推进航天产业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我国航天产业建设目标是建立和完善军用卫星装备体系、民用卫星业务服务体系,从而形成我国的空间设施系统。根据国际经验,空间设施系统均以一定数量的在轨空间器作为基础。例如,美国的空间设施系统保持在轨卫星数量400-500颗,俄罗斯保持在轨200颗左右,其中,小卫星在30%以上。而我国目前在轨卫星数量仅为20-30颗,与世界航天大国美国和俄罗斯的差距在10倍以上。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卫星需求也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而且若想卫星应用成为一个成熟的产业,前提是我国天空中在轨卫星必须要保持相对多的数量。近几年,我国政府已经充分意识到构建空间设施系统(类似于地面高速公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开始大规模布局。根据航天科技发展“十五”规划,我国卫星研制计划为50颗左右;而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卫星研制计划可能超过前40年的总和。“十一五”我国对于空间技术尤其是卫星研制的投资明显加速。

  “十一五”后我国卫星制造领域仍将维持快速的增长

  乐观估计,由于下列三方面原因,我国在“十二五”甚至更长的时期,卫星制造领域仍将维持稳定的增长。

  第一,卫星换代值得关注。目前我国小卫星寿命为2-3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将过渡到3-5年。由于卫星寿命期的限制,卫星需要不断更换,而且只要应用继续,这种更换是强制性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小卫星有些类似于消费品。在我国构建空间设施系统、在轨卫星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为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转,后续仍需研制相当数量的小卫星。即使今后卫星寿命的延长使换代卫星数量减少,但卫星应用的领域将更加广泛,需求将更加多元化。

  第二,未来需求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目前在卫星研制领域,我国完全是政府投资,而未来随着需求的进一步提升,企业和公众投资将占相当份额。例如在美国,世界500强之一的沃尔玛公司,早在80年代就建立了自己的卫星系统,用于数据处理,以支持其强有力的物流配送体系。目前看,类似于沃尔玛的经营模式,短期内在我国还很难出现,但长期前景乐观。

  第三,卫星出口空间巨大。目前国内商用卫星研制数量仍属凤毛麟角,但在整星出口上,大卫星“十五”期间已实现零的突破,成功打破卫星市场的国际垄断,出口到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等国家,截止目前出口卫星数量已达到4颗左右。07年5月,首颗整星出口卫星“尼日利亚一号”在西昌成功发射并完成在轨交付。我们预计,小卫星“十一五”期间也将实现出口突破。未来在国内卫星需求进入相对平稳期后,卫星出口将成为行业和相关企业新的突破口。

  卫星应用最值得期待的领域

  根据卫星产业协会(Satellite Industry Association, SIA)公布的数据,2006年全球卫星产业总收入1061亿美元,其中卫星服务626亿美元,地面设备制造288亿美元;卫星服务总收入占全球卫星产业总收入的比重由2001年的50%增长到2006年的59%,地面设备制造总收入占全球卫星产业总收入的比重基本保持在28%左右。

你还可能关注到的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电脑技术网的观点或立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