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定位上来看,“珍肉”不仅要做出中国大陆首款植物基人造肉(下文简称为“植物肉”),还要成为具有国民性的中国本土植物肉品牌。据悉,“珍肉”首款人造牛肉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全部在中国进行,同时产品配方也更加契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和肉类消费习惯。
“比真的肉更加健康、更加好吃”,这是创始人兼CEO吕中茗对“珍肉”内在价值的解释。“我们比外国品牌更加了解中国消费者的美食基因”,“我们会花更多的时间、资金在终端产品配方的研发上面,这是我们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模拟牛肉口感的植物肉以什么为原材料?价格如何?目标受众是谁?在哪些渠道可以买到?
中国的植物肉市场规模会有多大?植物肉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中国消费者对植物肉的态度如何?未来会涌现更多的本土植物肉品牌吗?
围绕中国大陆首款植物肉产品的成分、研发技术、落地等问题,我们与“珍肉”的创始人兼CEO吕中茗,进行了一场深入的交流,下文将为大家一一解答。
01、“珍肉”能否拉开中国植物肉时代的大幕?严格意义上讲,“珍肉”并不是唯一一个意欲进军中国大陆市场的植物肉企业。
据36kr报道[1],已经在香港推出成熟植物肉产品Omnipork的Right Treat也拟于今年第三、四季度进入大陆市场。与Omnipork相比,“珍肉”的首款植物肉产品有哪些差异?“珍肉”又会有哪些不同的战略布局?下文将继续分析。
1、 依旧是豌豆蛋白、 价格低于普通牛肉!
当前市面上在售的植物肉产品以大豆蛋白、豌豆蛋白为主,“珍肉”首款植物肉产品也以豌豆蛋白作为主要原材料。
较之大豆蛋白,豌豆蛋白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豌豆蛋白的营养成分更加丰富。人体所需的八种必需氨基酸,豌豆蛋白全部包含,大豆蛋白则相对缺少蛋氨酸。同时,豌豆蛋白能够避免胀气等不良反应。
其次,当前受到中美贸易战等因素的影响,大豆的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相较之下,豌豆的价格相对稳定,且豌豆种植受气候、地形等因素的限制较小,在中国可以大面积地开展豌豆种植。
最后,植物肉品牌主要选取的有机豌豆不仅在营养成分、品质上更有保障,并且不会存在转基因的风险,受众范围比大豆更广。
基于这些考量,豌豆蛋白的市场在迅速增长,市场调研机构Global Market Insights预计[2],2024年全球豌豆蛋白市场的规模将超过1.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2.9%。
豌豆蛋白也受到了人造肉品牌的青睐,“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肉类加工巨头泰森、人造肉头部品牌Impossible Foods等制造商都将豌豆蛋白作为生产植物肉产品的主要原料。
Impossible Foods的植物肉汉堡
图片来源:Impossible Foods的Instagram
除了以上原因,“珍肉”的另一个考量是,豌豆蛋白在中国拥有绝对的成本优势。
中国人对豌豆制品并不陌生,无论是北京名小吃豌豆黄还是菜市场常见的碗豆皮,都以豌豆为原料。通过调研,吕中茗发现当前中国很多粉丝企业的副产品——豌豆蛋白可以直接通过高科技生产设备提纯,成为制作植物肉的主要成分——豌豆分离蛋白。
通过与中国龙头粉丝企业合作,再利用作为粉丝工业副产品的豌豆蛋白,“珍肉”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压缩植物肉的价格。据透露,“珍肉”的首批植物肉产品全部在山东地区完成生产。
此外,吕中茗还向我们透露,“珍肉”首款模拟牛肉的植物肉定价将略低于普通牛肉。仅凭这一点,“珍肉”就足以与市面上的其他植物肉产品进行差异化竞争。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3],Beyond Meat模拟牛肉的植物肉价格为79港币/227克(约153.06元/500克);Gardein模拟牛肉的植物肉价格为65.9港币/340克(约85.25元/500克)。这一价格大约是中国大陆市场上普通牛肉的2到3倍。
在人造肉发展的早期阶段,依靠具有竞争优势的价格的确能够吸引大批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这也是“珍肉”采取低价战略的出发点。随着产业规模扩大、技术革新、供给端不断完善,植物肉的价格会逐渐下降。这时,“珍肉”也会推出适用范围更广的模拟猪肉口感的植物肉产品。
吕中茗预测,5—10年内世界范围的植物肉均价将比其对标的普通肉类便宜60%左右。当消费者只需要花1/3的价钱就能够享受到更高品质、更健康的植物肉时,“低价”就会成为植物肉最大的竞争优势。
Impossible Foods位于美国奥克兰的生产车间
图片来源:Impossible Foods的Instagram
2、 谁会成为第一个吃人造“牛肉”的人?
中国首批敢于尝鲜植物肉的消费者会是怎样的一个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