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当球王费德勒挥舞球拍,开启上海劳力士大师赛的第十个年头;当丁俊晖在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的赛场上再次击球入袋;当东方体育中心在球类、水上、冰上场馆之间无缝切换……体育赛事,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所形成的辐射和溢出效应一步步显现。
打造国际体育赛事之都,既是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城市经济、文化、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等领域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举措。
早在“十三五”规划中,上海就提出了“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战略目标。
2018年8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体育产业三十条”,指出要加快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建设,要完善重大赛事布局,打造职业赛事高地,扩大本土原创赛事影响力,提高赛事质量和效应。
同年12月,上海市体育局发布了“关于印发《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之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该行动计划提出要“坚持对标全球、塑造品牌;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和坚持需求导向、优化服务”的原则。计划目标是,到2020年,上海体育赛事的品质和效益明显提升,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本市体育赛事类型更加丰富多样,运营管理更加规范高效,服务保障更加坚强有力,品牌特色更加凸显,综合溢出效益持续释放,社会美誉度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成为展现上海城市健康与活力的亮丽名片。
通知重点提到了“六大行动”,即“体育赛事规划布局行动、体育赛事品质提升行动、体育赛事市场培育行动、体育赛事效益释放行动、体育赛事扶持保障行动和体育赛事国际合作行动”。在打造体育赛事自主品牌方面,倡导“一区一品”、“一街(镇)一品”;以具备条件的专业体育赛事节庆化、大众化为导向,打造体育赛事嘉年华品牌。
同时,加大体育赛事资金扶持,完善现有市级体育赛事发展专项资金政策,鼓励设立区级体育赛事发展专项资金,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品质优良、具有良好产业发展前景的赛事给予资金补助。
徐彬介绍,2015年,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本市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之都。今年底发布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规划体系的目标定位是充分考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国际体育发展趋势等外部环境,以及上海竞技体育发展战略、上海本土特色体育赛事品牌培育与发展等内部环境的双重影响,构建与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目标、全球卓越城市地位相匹配的体育赛事体系。
据了解,规划具体从三个维度实现规划目标,一是对标伦敦、纽约、墨尔本等公认的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从体育赛事资源、发展模式、结构特征和项目运动、举办时间分布等把握著名体育城市的发展特征。二是挖掘梳理国际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赛事和国际顶级职业性赛事等三类国际体育赛事的资源信息。三是科学研判目前上海体育赛事发展特征,从赛事空间分布、项目结构、时间分布和赛事效益等四方面分析赛事信息及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