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植物肉食品:素鸡。
人造肉月饼。
超市售卖的人造肉。
随着5月美国“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并在首日股价暴涨创下21世纪以来纳斯达克IPO首日最大涨幅,“人造肉”这一新鲜事物引发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日前,国内企业珍肉在中秋节前推出“人造鲜肉月饼”,引起广泛热议。
被炒的火热的“人造肉”究竟是什么?相对于普通肉有什么优势?能不能替代肉类?好吃吗?贵不贵?一起来看看。
起源
人造肉分两种:植物肉和动物肉
什么是人造肉呢?人造肉分为两种,一是从植物中提取蛋白、脂肪,经加工模仿真肉味道和质地的植物肉;二是以动物细胞为基础,用培养皿复制出来的动物肉;国内面世的人造肉产品主要为第一种。
常见于素食餐厅的所谓人造肉,是用非动物源的豆类蛋白或菌类蛋白制作的。今天所说的实验室中培育的人造肉,是动物源人造肉。
人造肉最初被应用在医疗领域的受损组织重建。后来有科学家提出:既然可以重塑患者的肌肉,为何不干脆制造一块可以吃的肉呢?就这样,人造肉从医学领域进入到了食品领域。
2011年11月,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生物学教授马克·波斯特造出多条“肉条”,每条长约2.5厘米,宽不到1厘米,薄得近乎透明。他把大约3000条这样的肉条堆在一起,制作出全球第一个人造肉饼。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英国巴斯大学的科研人员正在叶片上培育动物细胞,加入在实验室培育人造肉的行列。如果这一过程能够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肉食爱好者将来就有可能吃到不需要“杀生”的人造肉。
基于动物干细胞的人造肉,是最近几年才证明可以成功进行培育的。据报道,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和维珍集团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都已投资了人造肉创业企业。2018年12月,以色列研究团队宣称在实验室中培育出牛肉。
目前动物源人造肉均由动物的肌肉干细胞培育而成。这些肌肉干细胞有多种来源,有些来自原代的动物肌肉,有些来自胚胎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不过,无论何种来源都离不开肌肉干细胞,因为只有肌肉干细胞能大量增殖,培育出大量的肌肉纤维细胞。
以培育人造牛肉为例。第一步可以对牛进行活检,从它身上获取活的肌肉组织;第二步是从牛的肌肉组织中分离出干细胞;第三步是把牛的干细胞放入生物反应器,增殖生产出肌纤维。培育一片薄薄的牛肉,需要大量的肌肉纤维细胞才行。
口感
吃起来不像真的肉
对于吃货来说,人造肉的口感和味道是最值得关心的。
据BBC报道,巴斯大学的科学家尝试使用纯天然的草作为脚手架,在叶片上培育啮齿动物的细胞,目的是让培育出来的人造肉更为“天然”。
不过,他们培育出的最终产品将是纯肌肉组织,也就是碎瘦肉,而没有天然猪排或牛排那样的口感和质地。这意味着需要给人造肉加入脂肪细胞和其他细胞,来提升它们的口感。
从味道的角度来看,有许多报道说人造肉吃起来还不像真的肉。大众是否能接受这种新味道,尚需时日验证。有些高度加工的肉类产品对于肉本身的要求相对没有那么高,更多是依赖调味,它们或许更容易用人造肉替代。
要让人造肉逼真效仿天然肉的口感和美味,变得真正好吃,可能还需要肌肉细胞与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和血管细胞共同培养,而这需要复杂的培养体系和代谢条件。
很多吃过人造肉食品的人表示,人造肉肉质是颗粒感重,而真正的肉是“一丝一丝”的。而且人造肉炸肉卷和人造肉狮子头很松散,像被压紧实的肉末。
口感差异仅仅是所有人造肉商业化挑战的冰山一角,现在的人造肉行业还处于萌芽阶段。而且,很多消费者还对人造食品存在一种普遍的心理障碍。很多消费者对人造的东西有一种天生的排斥感,这种排斥感来源于对未知的恐惧,虽然科技进步很快,但人造食物在技术上是否成熟、是否对人体健康无害等问题,都需要时间的检验。
营养
可以制造出更符合人类所需营养的人造肉
波斯特表示,这个肉饼只为证明“人造肉”这一概念,不意味着大规模生产人造肉条件成熟,波斯特表示,研究人员能让人造肉变得更健康,比如可添加更多不饱和脂肪以及各种营养素,让它有多种变化,最终变成更健康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