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3日的发布会上,有媒体记者聚焦中国的核能发展计划。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许多国家开始减少核能开发计划,甚至出现了“谈核色变”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为何中国仍要坚持发展核能?对于这一疑问,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刘华给出了详细回答。他强调,“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必须在能源方面是多选项的,所以,从能源的多样性的角度,核能是作为一个重要选项。”
针对媒体关心的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核能合作进展。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刘华介绍说,中国的核能合作是全方位的,中美两国通过实质性的核能合作,引进四台AP1000核电机组,在中国成功的建造、调试、运行,中美双方的企业都得到了实惠。目前,中国和法国的核电合作正在有序进行,有关商务谈判基本接近尾声。此外,中国和俄罗斯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核能合作,一些重大项目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长江新闻号)9月4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部长茶座”,国家核安全局相关负责人对《中国的核安全》白皮书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并介绍了中国的核安全监管及国际合作相关情况。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刘华表示:“发布《中国的核安全》白皮书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理性、协调、并进的中国核安全观,同时能够总结过去30多年中国核安全监管的理念与实践,更有利于促进国际合作,回应社会关切,提振公众对核事业的信心。”
安全监管从未松懈
中国如何处理核废料?针对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辐射源安全监管司司长江光表示,中国的核废料处置场的建设是与核电发展的规模相适应的,也就是说,我们有多少个核电厂,就要建设多少个与之相配套的处置场。
如何保证用核安全?中国在核安全监管方面做了哪些努力?这些也都是活动现场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
“在核安全工作当中,核安全是核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核设施安全监管司司长郭承站表示,目前中国在核应急中实行的是“一案三制”,即一个国家级的紧急预案、一套相应的法规制度、一个统一的组织领导体制、一个相对高效的应急保障机制。在“一案三制”的指导下,全国建立了一套相应的应急保障能力,同时还有一支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