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荆楚文库》典藏优秀荆楚文化
图为:《荆楚文库》第一批编纂出版的部分成果。
湖北日报讯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通讯员 邹典佐
荆楚文化是悠久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汲取传统文化营养,提升文明水准,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就是整理历史遗存的文献典籍,全国性及区域性图书总汇工作应运而兴。”5月9日,《荆楚文库》编纂出版委员会总编辑冯天瑜在发言中说。
《荆楚文库》从立项到推出首批成果,历时4年,期间文库编纂出版委员会及文库编辑部具体实施各项工作,由章开沅、冯天瑜两位学界泰斗任总编辑,我省20多位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任编委。“韬奋奖”获得者、省编辑学会会长周百义任编辑部主任,在省内各出版社挑选具有较高学术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编辑负责编辑工作。经广泛调研、反复征求省内外专家意见,历时1年多,7次修改整理,确定入选书目1372种,约1600册。
参与编纂出版工作的专家学者和编辑人员,发扬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和韧劲全身心投入,谨守每一质量环节,一丝不苟,力争将《荆楚文库》打造成传世精品。“每次出版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我们希望将瑕疵降到最低,编纂工作可以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荆楚文库》编委、省社科院原副院长刘玉堂说。按照出版进度要求,他需在8个月内集中校改、增补自己的5本专著,还需审校老师张正明先生的2本著作,共计约380万字,其间还有教学及其他科研任务。那段时间,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用笔点着逐字看,一个标点都不放过,因用眼过度,导致视网膜严重充血,别人还以为他害红眼病,按时交稿后,休息了一两个月才恢复。
作为《荆楚文库》编委的省图书馆原副馆长阳海清,以抱病之躯,担任“方志编”编纂小组组长,他与时间赛跑,带领着一批中青年队伍,全力以赴投入到湖北历代旧方志的搜集与整理工作中。
冯天瑜虽然身体不适,但始终关注编纂工作,多次参加会议。他饱含深情地说,清末民初以来,荆楚前辈学人曾倾尽心力修纂“湖北书徵”“湖北文徵”等鄂省文献集成,但困于时艰,终未成编而抱憾。我们这一代学人,得新时代赋予的较优越条件,有望成就5亿字规模的《荆楚文库》编纂出版工作,实乃苍生之幸。他还说,2018年计划再出版图书146种,但对于《荆楚文库》总规模而言,这只是初迈之步,展望前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