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宜是一位少数民族优秀作家。刚刚上演的32集电视连续剧《都是一家人》,是她精心创作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片。
这部作品立意高远,内涵丰富,艺术精湛,以城市民族工作为切入点,生动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作品通过从中国各地云集到云海市务工创业并安家落户的各族儿女与当地干部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精彩故事,以及阿拉木罕、库尔班、马永福、桑嘎等一个个少数民族人物形象,结构了一个宏大的时代叙事,对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城市民族工作新情况、新气象进行艺术总结;对当代社会尤其是民族工作面对的新挑战、新问题作了文学表达。各民族文化与形象在作品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达到正能量、大气魄与内容美、形式美、故事美、人物美的高度统一。
景宜作为人民作家尤其是少数民族作家,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具有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艺术勇气。她长期关注中国民族国情,关怀多民族大家庭的历史命运,一直从事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文学书写。为了育成自己的生活底蕴、人民情怀、国家意识,景宜至今几乎遍访所有少数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仅为创作《都是一家人》,她就作了近20年的准备,走访了内地与边疆近百个县的数百名各民族干部群众,阅读了大量的相关历史文献和现当代资料,力求在结构作品、运思情节、塑造形象过程中胸怀万壑,反映生活的本质。正因为对生活作全面、持久、精到的体验、感悟、贯通、融会,《都是一家人》中的一切都那么真切生动。
《都是一家人》之所以能照亮生活、温暖人心、广受欢迎,还由于剧中塑造了越永强、沙尔亮、阿拉木罕、库尔班、桑嘎、马永福这样一大批个性鲜明、生动活泼的艺术群像,使作品的穿透力、感召力、艺术魅力得以借助这些人物艺术地表现出来。作品中,主要人物越永强是位优秀的城市民族工作者。作为一名军转干部,他本期盼着在云海这个改革开放最前沿大干一番事业,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却是担任市民宗局位低权轻的副处长。这曾使他产生过消极情绪,大有大才小用、壮志难酬之憾。然而,在接触到阿拉木罕、库尔班、马永福、杨水兰等人艰苦的创业生活后,他开始被他们的纯真、善良、风趣、幽默所感动,发现了少数民族群众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继而慢慢掂量出少数民族工作的意义,喜欢上这份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式,最终使云海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通过越永强这个人物,《都是一家人》让人们消除了过去对民族工作的陌生感、神秘感,了然民族工作乃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以民族工作者为主要艺术形象、以民族工作及其成就为主要题材、以民族工作机关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民族工作普及影视片,《都是一家人》甚至具有了纪实的价值与品质。它让我们在李书记、越永强、沙尔亮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光华、共产党人的襟怀、民族工作者的品质。
阿拉木罕一家人、马永福及桑嘎、杨水兰等几代少数民族形象也塑造得十分成功。其中,最光彩照人的当然是阿拉木罕。她是最早一批进入云海的少数民族垦荒牛。从只身闯云海、开店铺、扩建美食街、改建美食城,到推动社区改造、捐助地震灾区,到处都有她闪光的身影。她几乎就是中国版的阿信,但比阿信幸运得多,因为她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沐浴着民族政策的灿烂阳光。她对党和政府的信赖,越永强等民族工作干部对她的关心,左邻右舍及家人对她的理解支持,是她在云海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从而,回报社会、化解矛盾、促进团结也成为她的自觉追求。她不仅相夫教子有方,关心公益事业,而且企业越做越大,在云海这个“大家”的进步中实现了“小家”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还有桑嘎。作者对他的表现突破了以往文艺作品对佤族形象的刻板表现模式,很接地气、很有质感地让他为追梦而进入云海,再令其返回故乡初试锋芒,在失败之后又从阿佤山返回云海创大业,彰显了一代少数民族青年的进取心及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他在受挫中不断求索、自强自立,他不再满足于祖辈父辈的安分守己、小富即安。他身上有一些弱点,比如常常超能力消费、捉襟见肘,好浪迹于各种娱乐场所以示阔绰,他易于轻信、受骗上当。但是,他对祖国的爱,对党和政府的感恩,对真善美的坚守,对梦想的执著,使这个人物洋溢着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