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春爱交朋友应该也是随了父亲,父亲在阿勒泰有很多朋友,各个民族都有,“我家随时会有司令员来下象棋,或者穿着皮衣皮裤骑着马的山上的牧民到我家住,有时候一住就是半个月或一个月。很多人以为我家是少数民族家庭,因为家门口经常绑着马,其实那都是来做客的牧民的马。”说起这些童年的故事他十分感念父亲,越长大他越觉得做人处世都受到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父母都说得一口非常流利的哈萨克语,甚至他们有时候就用哈萨克语说悄悄话。我父亲带我上过两次冰封山,这一路上只要牧民看到我父亲,就拦下他,请他到家里吃饭,而且一定会宰一只羊。1986年,我父亲调回了乌鲁木齐,在离开山区之际最后一次上山的时候,所有牧民都知道了,晚上骑着马在路边等着,一定要我父亲去帐篷里面坐一下,必须要宰一只羊。”
“我想对我在天堂的父亲说,好长时间不见,老爹。我还想把奖献给我的女儿,她让我知道做父亲是多么美好。愿全世界所有的情感和爱,地久天长。” 王景春获奖后说的这句话感动了很多人。
该买菜买菜、该做饭做饭、该生活生活
本来想着就在新疆上个班,有个工作,简简单单地生活了,但考专业院校学表演的念头却一直藏在王景春心中,起起落落。直到有一天,他认识了一个人,叫朗辰。“他说景春你应该去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你有这个素质,完全可以考艺术学校。”“我不太懂,你教教我?”朗辰说:“行,我可以教你,但我要先去内地拍个纪录片,等我回来。”
当时在新疆百货大厦鞋帽部站柜台的王景春,每天就站在柜台盼望着朗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终于有一天,听说朗辰回来了。他立刻请了假,饭都没来得及吃,就跑去找他了,见到他特别高兴,那是1993年。后来跟朗辰一起学表演的还有他的两个朋友,结果三个人都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
1995年王景春离开新疆去上海上学。刚到上海大概有两年多时间非常不适应,尤其不适应上海的饮食和气候。只有每周末去浙江路的新疆餐厅才能吃一顿饱饭,要么吃一块清炖羊肉一个拌面,要么吃一个抓饭一个拌面,吃得肚子圆圆的才回校。第一年在上海领教了冬季的湿冷,他要盖四个被子,毛巾被、军大衣全部盖上去才能睡觉。
上戏的四年,在王景春看来“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四年,从基本功训练的开始到后来的片段、独幕剧、大戏,是非常重要的四年。”从打下坚实的基本功到表演系统的树立,他的眼界突然就打开了,“知道艺术到底是怎么回事,戏剧表演是什么样子。”
上学的时候王景春拍了几部戏,但都不是主演。第一次在电影里扮演男一号,是在毕业之后。1999年,导演高峰拍摄电影《旅途》,讲的是一个解放军在新疆的长途客车上和各民族乘客一起勇斗抢劫歹徒的故事,改编自真人真事。“电影是在新疆拍的,和我之前拍片子感觉完全不一样,毕竟连空气都是最熟悉的。有个很有意思的细节,不像内地所有电影组开机第一天都要拜神、插香,在新疆,我们就宰了个羊。”这个特别“新疆”的感觉,让他觉得特别熟悉。他特别高兴的是,这部把新疆最漂亮的风情全给拍出来的戏,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这次柏林擒熊后,很多人才发现,王景春早在2014年就凭借电影《警察日记》获了东京电影节影帝,他曾为这部影片增肥30斤,而在这次的《地久天长》中,他用一个月时间减了30斤。低调踏实地一步步走来,流量和走红与他总是隔着一层。“一个演员不需要去关注你微博有多少粉丝,你有多少流量,我是为这点事活着吗?不是吧,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我的职业我的事业就是演戏,认认真真演戏、踏踏实实做人。”
走红不走红,在他看来,“这事跟我没关系,我也不看任何评论。我微博就发发美食发点段子,喜欢我的人看着好玩就挺好。”演员最重要的就是“好好练自己的功,把演技弄好把每部戏拍好。该上菜市场买菜就去买菜、该做饭做饭、该生活生活。走到哪都被围着多没劲啊,我就喜欢这种,走哪儿,小吃店,来着!”生活中的王景春不光是个美食控,“我做饭也挺好的,经常做。很多朋友都喜欢我做的手抓饭、大盘鸡。我还会和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