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法》是全国首个市级层面印发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的服务管理办法,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办法》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无到有,逐渐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并加以规范。强调以服务为主,管理为辅,注重发挥高等教育机构的自主权,着重引导高等教育机构融入地方、服务地方。
《实施方案》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经过多轮试评,不断完善,评价一级指标体系从六个维度,即人才培养与集聚、创业孵化、社会服务、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社会认可度、特色贡献等维度评价在青高校对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下设13个二级指标。在市级层面开展对高校服务地方贡献度进行综合评价,属于国内首创,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引领和示范意义。
12.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化在青高校思政工作引领
我市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共分七个部分,结合我市高校特点,突出三个方面。一是坚持上下统一。对于中央和省委文件已经规定的内容,不简单重复,根据问题作针对性规范,对原则性规定,根据实践落细落实;二是强化统筹协调。发挥市委教育工委对在青高校的统筹、协调、服务职责,突出分级负责,合力共治;三是突出安全稳定工作。高度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工作,针对在青高校实际,从加强教育和强化制度入手加强源头治理,坚持关口前移,明确防范措施,切实维护高校持续和谐稳定。
《意见》的制定对加强高校的统筹指导力度,强化各部门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责任,建立健全高校维稳工作机制,维护好在青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3.青岛市乡村振兴研究院在青岛农业大学成立,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新部署新要求,7月12日,青岛市乡村振兴研究院在青岛农业大学成立,市政府副秘书长韩守信、青岛农大党委书记李宝笃为研究院揭牌。
青岛市乡村振兴研究院挂靠青岛农业大学,由市农委、青岛农大共同组建,为全省首家市级乡村振兴研究院,是集科学研究、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社会服务、人才培养、高端智库于一体的先进技术研究、推广、示范平台,是深化青岛市与青岛农业大学战略合作的重要载体。研究院成立以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研究和青岛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具体实践开展全方位研究,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整合聚集国内外优质资源,全面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青岛市可持续、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推动我市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目前,学校选派50名专家和100名学生组成首批平度乡村振兴特派员服务队,同时设立1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师生深入平度市16个乡镇的市县两级“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派驻村,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和产业技术指导服务,积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平度模式”。
14.《传承红色基因》读本进校园,打造胶州教育党建新模式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党建和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成果,胶州市以“立德树人、兴教惠民”为根本任务,推进育人创新,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发研究了一套红色读本《传承红色基因》党建教材,目前尚属第一家,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今年来,胶州市教体局找准突破口,激发党建新活力,把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学前阶段入手,经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由浅入深地进行螺旋式教育,广泛播撒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种子,让学生始终在“心中有党,伴我成长”理念引领下茁壮成长。《传承红色基因》党建教材分为幼儿园、小学低年级(1-3年级)、小学高年级(4-6年级)、初中、高中5个阶段,涵盖了播散理想种子、放飞雏鹰梦想、绽放青春光芒等五个版本,从幼儿园到高中学段全覆盖,通过“党建+教育改革”“党建+师德建设”“党建+依法治教”等专项行动,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全市掀起了“三进”活动的热潮。
截止目前,各学校已列入校本课程,并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师,经过半多学期的学习,党建理念已在14万学生中生根发芽,红色精神正在潜移默化感染着胶州的莘莘学子。同时各学校结合课程特点,建设“特色示范课堂”,将党的精神与日常教学工作有机融入、有机结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15.国家“满天星”训练营落户青岛,我市校园足球改革叫响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