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此前公布的数据是,在过去近一年的整改中,滴滴顺风车共迭代了12个版本,优化了226项功能,整合了包括准入门槛、行前预防、行中保护、行后处置四大模块在内的上百个安全功能和策略。可以说,滴滴的顺风车功能未来将更加复杂,司乘双方也被简化得只剩下载人和被载的关系。换句话说,即便顺风车可以重新上线,为了极大限度保障安全,那或许是一个“最难用”的顺风车产品。
数读安全升级一周年之:半年6500次
尽管已是网约车出行领域的领先企业,但包括滴滴在内的任何一家公司,都难以仅凭一己之力就解决出行领域的所有难题,更难以100%杜绝安全事件的发生。而在业内人士看来,与警方等社会各方携手才是破解出行安全“难题”的极佳答案。
早在今年1月,滴滴与广东110报警平台合作,当地用户可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发出报警信息。今年上半年,滴滴持续与全国各地警方探讨升级行程中的端内“110报警”功能。目前全国227个城市的司机乘客,在电话报警外,还可以通过APP使用短信报警。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滴滴安全客服对接警方调证工作组7×24小时待命,共配合警方完成调证6500余次,98%的调取证据工单都在10分钟内完成,平台上的案件破案率保持100%,协助警方破获“黑产”案件12宗,抓获嫌疑人179名。
数读安全升级一周年之:1.98亿用户
一年来,网约车用户安全意识越来越高,打车使用安全功能已经成为出行习惯。根据统计,去年9月添加紧急联系人的滴滴用户不足3千万。时隔一年,这个数字已经增长了5倍多,达到1.98亿。此外,每天约有107.5万个订单的行程信息会被乘车人分享给亲友,行程总距离相当于绕地球188圈。
安全攻坚以来,滴滴升级乘客端APP25次,尝试推出了“加密行程录音、录像”、“醉酒报备”、“黑名单”等多项新的安全功能。以“黑名单”为例,滴滴于2018年10月推出该功能。如今,无论司机还是乘客,只要把对方列入黑名单,一年内都不会再跟对方同乘。截至目前,2248万用户已经使用过黑名单功能。再如,滴滴今年3月上线了“选择路线”功能,目前每天使用人次达13万,乘客与司机的路线纠纷投诉率降低了32%。
数读安全升级一周年之:0.063起/每百万单
一直以来,车内冲突都被视作网约车安全与否的重要指标。但长久以来,网约车车内冲突相关数据公开透明度较低,而滴滴出行恰恰通过自己的大数据弥补了这一不足。
从今年6月份滴滴发布的第一期《车内冲突安全透明度报告》来看,2019年第一季度,滴滴网约车和网约出租车共收到来自司乘双方关于车内纠纷冲突的安全进线8万次,约占二者订单总和的0.0042%。而在多达8万次的网约车投诉中,高达35%以上的投诉是虚假投诉。而其他有效投诉中,涉及违法犯罪的案件共121起,相当于每百万单0.063起;其中公安机关立刑事案件10起,相当于每百万单0.005起;公安机关受理治安案件111起,相当于每百万单0.058起。
在最高人民法院下设的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网约车司机每万人0.048的案发率已低于传统出租车行业。而从此次滴滴“安全发布”的每百万单0.063起案发率来看,网约车的安全性更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数读安全升级一周年之:30余万
经历了长达一年时间的安全整改,滴滴留给我们的一个深刻印象,就是对于安全的认知并非是一项“业务”,而是一项初衷和使命。在这一点上,滴滴关于司机准入的严苛标准就可以看出个一二。
此前有公开报道显示,滴滴因“双证”不齐全等问题,宁愿主动放弃部分市场份额等问题,大规模清退了30余万网约车司机,而这种做法实质上就是在壮士断腕、刮骨疗伤。
除此之外,滴滴平台也在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司机准入环节。目前一个驾驶员如果要进入滴滴平台成为网约车司机,必须要经过人脸识别核验是否本人等5道审查流程,同时还有第6道审查机制,即对全量接单司机每日的人脸验证。数据显示,当前平台针对司机日均人脸验证达430万人次,100%覆盖全量司机的出车验证和行程中抽检,月均人工抽检复核60万人次。
数读安全升级一周年之:109亿元
2019年2月13日,一份滴滴内部的财务数据流出。该数据显示,2018年滴滴全年亏损了109亿元,滴滴在安全上的持续加码投入也是其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