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傅文婧、通讯员符哲琦9月11日报道:2019年教师节当晚20:00,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2019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在央视一套播出,在全国十大“最美教师”的颁奖台上有两位华东师大校友的身影,其中一位就是华东师大对外汉语学院2005级校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
他是全国教育系统最年轻的中共十九大代表,江苏团省委副书记(兼职),在全国党代会和国务院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展示中国青年的形象和风采;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航徐川”微信公众号凭借48小时所有学生咨询有求必应、有问必答的承诺服务全国数百万师生,打造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第一原创品牌;他是全国网络正能量榜样,专栏文章阅读量2000多万,《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等系列文章在全国引发“信仰”追问和讨论,微视频《七分钟速览党史》全网点击量5000多万;他是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第一完成人、全国高校思政工作首批中青年骨干、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向总书记汇报思政工作,近3年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红旗文稿》《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发表思政文章60余篇,出版有《顶天立地谈信仰》《节节向上》《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等著作7本,著作获评第八届“全国优秀理论通俗读物”“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创新教材”“全国学校共青团优秀研究成果特等奖”等荣誉。以他命名的“徐川思政工作法”被《焦点访谈》《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集中报道,《顶天立地谈信仰》示范课辐射全国数百所高校。
这些数不清的荣誉、声名,都被徐川称作“虚名”,他对自己的定位和目标再清晰不过,那就是“做一名让学生终生难忘的陪伴者”,“成为学生找得到、聊得来、信得过的陪伴者和守护者。”他说,“我热爱教师这个岗位,因为每一项荣誉的背后都是我和学生朝夕相处的感情和故事,都是我对这个岗位的坚守与信念。”
讲台上:爆款思政课入耳入心
“他的党课讲得比段子更吸引人。”这是学生对徐川的评价。朴实又机智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小故事,时不时“撩”你一下和“自黑”一下的风格,徐川总能将原本看起来枯燥的课讲得有料又有趣、入耳更入心。
他开设的《中国传统文化》公选课,开通选课5秒钟,名额便被一抢而空;教育部思政司支持开设的“两学一做”示范课,走进全国140余所高校场场爆满,大教室的走道也“站无虚席”,甚至有人从十多公里外赶来“蹭课”。重要的是,在这些掌声笑声此起彼伏的课堂上,除了故事,还有知识有价值观,有质疑有交锋,在谈笑风生间回应了青年人的思想关切、人生追求,探讨着社会发展。
“为什么会有‘结婚’这一说法,大概就是‘脑子一昏两个人就结合了’。”他会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讨论姓名的规律、祖籍的由来、颜色的内涵,从地理环境到饮食男女,从思想源头到政治制度。面对青年学生跟传统文化越来越疏离的现实,他从生活入手,有效地激活了传统文化在当下的生命力。
与学生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对师生个人的影响,徐川说,“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没有大国崛起,哪来的小民尊严?”他从自己童年生活在洋火、洋油、洋车子、洋条世界里的经历讲起,娓娓道来,生活场景的变迁历历在目。学生们听得起劲,也感受到了祖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虽然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只是新中国历程的一部分,也已足够去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足够我们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欢欣鼓舞。”
衡量一堂课成败的最重要标准,不是看老师传授了多少,而是看学生接受了多少,吸收了多少。思政课肩负着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而以往很多学生对思政课的印象是“刻板”、“不接地气”、“照本宣科”,徐川却将每一堂思政课都精心烹饪成一顿“思想文化大餐”,既营养丰富,又色香味俱全,让学生爱吃、易消化、滋养身心。
为了将讲台向更大的时空延伸,他还凝练思政教育经验,出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材;录制《7分钟速览我们党的96年》《200岁的马克思依然年轻》《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百家讲坛《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视频,将先进思想辐射更多青年学生。
懂学生:做个陪伴者、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