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网民反馈,滴滴勇敢直面吐槽、诙谐幽默自黑的创意,赢得了绝大多数受众的肯定和支持,也遭遇了少量网民的“洗白”质疑。有鉴于此,滴滴更应通过倾听用户需求、推进问题整改,来完善平台功能、优化产品体验、赋予乘客更多安全感,从而打消用户疑虑,回报公众信任。
滴滴与吐槽综艺“锁CP”,高阶自黑展现开放心态
观其传播,话题裂变与明星效应特征凸显。
网约车头部企业滴滴与吐槽脱口秀这一时下流行的综艺节目组成CP,幽默诙谐的吐槽与自黑“金句”催生话题裂变,#劈叉式生存##车厘子不如车里坐##思文遭遇司机取消##庞博打不到车#等充分调动网民讨论积极性。同时,人气脱口秀演员的积极传播互动,形成明星效应,赋能相关信息进一步扩散,@死胖子王建国发文“@滴滴出行 @柳青-滴滴 ,敢这么自黑我真的瑞思拜。”@庞博pangbobo发文“不要问是谁给我勇气来吐槽@滴滴出行 又是谁给滴滴的勇气敢这么自黑。”@Stefanie思文发博“不得不说@滴滴出行 这次在#七嘴八舌吐滴滴# 里真的自黑到飞起。”引发网民强烈围观。
察其效果,高阶自黑消解用户对滴滴的负面情绪。
在某些语境下,企业的自我贬低能使用户感知到企业的消费者立场,向用户传递企业换位思考与坦诚纠错的诚意。滴滴在吐槽综艺中的高阶自黑、直面吐槽,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让用户感受到企业承担责任的积极性,被称作“史上最大尺度的官方自黑”,拉近了与用户的距离,从而消解掉一些用户剑拔弩张的情绪,获得更多的受众认同,利于凝聚共识。恰如柳青所言,越开放越成长。
究其原因,滴滴内部奉行“吐槽文化”,开放自省已成企业基因。
从企业内部来看,滴滴原本就在企业内部存在“吐槽文化”,才得以促成这一新颖形式。今年6月,滴滴成立7周年之际就曾举办“内部吐槽会”,数位员工上台对公司以及管理层进行了搞笑式吐槽。正如程维所说,滴滴拥有了更多开放自省的基因。从外部舆论环境来看,幽默自黑、吐槽的方式契合当下年轻群体的传播偏好;逆向思维用“自嘲”方式同用户对话,更容易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博得受众关注。
微笑应对,及时表态改进问题、优化服务,形成舆情闭环。
节目播出后,面对公众的热议,滴滴公开承诺将改进问题,并向公众报告改善方案和优化进度。接受问题、积极改正的态度以及开放舆论监督的姿态,用舆论诉求推动管理升级,形成舆情闭环,让滴滴再刷一波“好感”。
最后,企业借吐槽综艺与公众对话沟通,不失为形象修复的一种巧妙之“术”;但抓住用户问题诉求切实进行整改,履行社会责任,才是企业长久发展之“道”。同时,企业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巧妙自黑固然助益其改善形象,更需借此机会抓住核心舆论关切,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诉求,才能让吐槽更有意义。滴滴面对这一波舆情,许下改进优化承诺,答卷完成度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编:实习生、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