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人造肉”产业发展再添新军 青山纸业携手北京工商大学布局便携即食新产品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2019年5月2日,Beyond Meat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首日便暴涨163%,创造了21世纪以来美国公司IPO首日的最佳表现,被称为“人造肉第一股”。自此,作为非自然生产、有类似肉品口感食品的代名词——“人造肉”大热,并在中国成功入选2019年食品行业年度“十大热词”。
无疑,受到全球人造肉市场持续走热的影响,以及国内素食消费倾向不断加强,中国人造肉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那么,当前中国“人造肉”产业发展现状如何?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人造肉”商业化潜力怎么样?
到2040年全球“人造肉”市场份额将达到60%
全球经济发展,产业及消费均面临转型与升级,健康消费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人造肉在这样的背景下,凭借其独特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节能环保等天然健康属性优势,成为转型与升级的首选。
“‘人造肉’大热是发展的契机,也是经济与消费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未来产业在健康消费趋势的带动下会有着更为有力的作为空间。”1月3日,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教授李健、中国植物性食品产业联盟秘书长薛岩在与媒体进行深度交流与沟通过程中说。
薛岩表示,整个肉制品20年以后在全球的产业规模大约能达到三万亿美元。这个规模非常大,但现在也有一定的发展瓶颈。“我们现在的肉制品的生产方式,对资源的消耗已经达到了不可持续的一个点,因此必须考虑新的高效健康、可持续的方式来生产同样的食物。”
在薛岩看来,“人造肉”在原料方面更多的依赖植物蛋白,生产起来的一大特点就是生产周期比较短,在营养还有可持续方面都有很多优势,尽管现在还不能肯定地说它是未来的解决方案,但它的优势结合我们整个产业的发展现状,它其实是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据权威资料统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超过97亿,而肉制品缺口届时将会达到3800万吨,这个缺口单独依靠传统养殖及肉制品加工生产则不足够支撑,在这样的情形下,“人造肉”的发展则可为这一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弥补不足与空缺。
根据科尔尼全球管理咨询公司的最新报告显示,到2040年全球“人造肉”的市场份额将达到60%,其中35%的肉类将由实验室培育而出,也就是“培育肉”,另外25%将是以植物基替代品为主的植物蛋白肉。
中国人造肉产业发展尚处初级阶段,需多方努力
“中国‘人造肉’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技术与硬件设备较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无需妄自菲薄,中国‘人造肉’发展也有着自身可圈可点的优势。”李健说。
李健以植物肉为例告诉记者,植物肉原料是以大豆、豌豆等豆类品为主的拉丝蛋白,而全球大豆蛋白加工近50%在中国,主要以山东、河南地区为主。这样在成本上为中国植物性“人造肉”提供了多种便利及可能。
谈及技术及硬件设备,薛岩和李健均表示,硬件设备可以引进国外先进器械来解决短板。
据了解,技术方面,虽然需一定时间去深入研究及实践,但可喜的是国内多家科研院校已经着手中国“人造肉”项目的研发与实践,且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成果。比如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在李健博士及其团队的努力下,在人造肉口感及质感提升上取得一定成果。除此之外,中国农业科学院、江南大学、深圳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多个院校早已启动挤压、发酵、蛋白质等多个围绕人造肉领域的研发。2019年11月,南京农业大学还发布了中国大陆第一块利用猪肉干细胞培养出的细胞肉产品。
“中国‘人造肉’产业刚起步,面对压力,任重道远,仍需多方共同努力,共建中国人造肉发展未来。中国植物性食品产业联盟已经启动了相关工作,并且成功组建了中国高等院校、相关机构及上市公司的人造肉产业联合组织。多方利用各自优势,在系统规划下,着力于中国人造肉发展的未来构建。”薛岩说。
产学研优势互补,人造肉走上发展快车道
每一个新兴产业都经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阶段,众多专家学者在致力于上游产品研发和技艺突破的同时,下游企业也在响应市场需要积极布局人造肉产业。
据李健介绍,近期北京工商大学已与上市公司福建 青山纸业 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技术合作协议,双方将就人造肉的产品研发和风味改良进行深入合作,开发出更符合消费者食用的植物肉应用产品,2020年底双方合作的第一批人造肉产品有望面市。
根据资料,此次青山纸业布局人造肉市场,有着深刻的渊源背景。作为老牌上市企业,青山纸业2019年8月10日公告的已经参与福建省军民融合后勤(食品)保障项目,后续可以广泛生产适用于军队的植物肉产品。李健指出,通过上市公司雄厚的资金实力,加上北京工商大学的研发技术,借助军民融合平台,积极研发出即食、便捷、易携带的植物肉产品,不仅能够补足传统肉类的生产周期长和猪瘟的问题,而且能够更好的应用于战时应急。
校企合作,优势互补,为中国人造肉产业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更加成熟的发展路径,专家团队可以更好发挥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为产品开发提供方向;青山纸业则依靠其强大的业务布局能力,迅速的开展人造肉产品市场化、产品化建设。
据了解,合作双方不仅在制作生产工艺流程、优化蛋白挤压工艺等方面有着明确的规定。双方通过共识,还将风味改进作为尝试点,目的在于为国内外人造肉行业发展因口味、质感等局限问题,寻找突破口和突破点。除此之外,在人造肉便捷食用方面也将做出多样化尝试,如即食,不经再次加工做到打开包装即可食用等。
合作不仅在科研,还包含科研转化。通过现场权威专家介绍,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与青山纸业关于“人造肉”项目的合作,项目成果不仅仅在科研,还将在多个层面对科研成果进行实际转化实践。
据介绍,双方合作成果通过实验确保稳定性和批量化生产、供应后,预计2020年,项目将在福建省三明市落地执行。有消息称,相关科研产品有可能在全国超过20000家的沙县小吃连锁店面市,供全国消费受众品鉴。如果这样,双方合作的人造肉科研成果落地规模将远超国外人造肉在汉堡王上的运营规模,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