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信息网 - 收集互联网各类热门信息网站,提供便民发帖,本地生活服务等!

广西信息网

当前位置: 广西信息网 > 龙亭区 > 熬最深的夜真的会变傻?

熬最深的夜真的会变傻?

原标题:熬最深的夜 真的会变傻?

熬夜,现在几乎已成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标配。敷最贵的面膜,熬最晚的夜,成为年轻人最真实的写照。但是你知道吗,熬夜真的会变傻。前不久人民日报报道称,波士顿大学的科学家们,首次拍下了睡眠时大脑的“洗脑”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当人睡着后,红色的血液会周期性地流出大脑,此时脑脊液就会乘虚而入,清除毒素。

这一切,只在睡眠时才能做到,熬夜会变傻真的不只是说说而已。同样,来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科研团队也通过研究果蝇,解开了睡眠的秘密,他们也通过果蝇试验证明了睡不好真的会变傻。

未来:将为药物设计提供靶点

或许你会觉得很无聊,把让睡不好的果蝇变傻了,又能怎么样呢?刘畅告诉记者,这些相关实验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找到大脑中打断睡眠的重要靶点,而最终实现挽救人类睡眠。

那么,如何改善支离破碎的睡眠呢?由于找到了打断睡眠的特异受体,为治疗这类睡眠问题提供了重要靶点。

在实验中,团队通过检测利用遗传学手段敲除该受体后的果蝇,或利用药理学手段阻断受体的功能,果蝇觉醒次数都显著减少,睡眠质量得到改善。

“尽管睡眠质量的神经调控机制是在果蝇大脑中发现的,但经过实验证实,从行为学和生理学上,本次发现的特异受体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在哺乳动物上也存在。”刘畅表示,下一步将会继续关注靶点下游参与调控睡眠质量的分子。

这项成果是由刘畅研究员与美国布兰迪斯大学Leslie C. Griffith教授合作发现的,目前已经发表于《细胞》(Cell)子刊《现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上。神经科学和生物物理学家郭爱克院士表示,这项研究将睡眠和认知系统间的作用方式通过五羟色胺系统连接起来,并为理解在人类五羟色胺调控睡眠和认知的作用机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模型。此外,该研究揭示了特异的受体靶点,为临床上睡眠障碍和认知受损的共病患者提供了新的药物设计靶点,将有助于药物研发及临床应用。

今年3月,深圳发布《2019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中显示,50后最快入睡,60最爱午休,70后最爱睡前看书,80后最爱失眠,90后睡得最晚,00后赖床最久,05后和10后睡得最长。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熬夜的行列,并且有越熬越晚的趋势。年轻人在经历了白天一整天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后,很多人很看重晚上的时间,好不容易有点自己的时间,于是就开始了熬夜之旅。哪怕晚上没什么事,明明知道熬夜伤身体,但就是不想睡,舍不得睡,想要掌握这仅属于自己的一点时间,这就是“报复性熬夜”。

但是,对年轻人而说,这些身体的变化都是日积月累的,年轻人总会把别熬夜的忠告归纳为“妈妈般的牢骚”。而这一次科学家们用科学证实了熬夜的坏处。

据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波士顿大学的科学家们史无前例地拍下了大脑清洗的过程:当人睡着后,红色血液会周期性地流出大脑,此时脑脊液就会乘虚而入,清除毒素,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β淀粉样蛋白。这样让人一觉醒来,拥有一个清醒大脑;没睡时,脑脊液并没有充分的机会乘虚而入。这项成果刚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

实验证明果蝇学习能力降低

同样,来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科研团队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该研究团队的刘畅研究员表示,团队关注到一类重要的神经元——五羟色胺,又称血清素,参与调控情绪、食欲、认知、疼痛等。在实验中,团队通过刺激果蝇大脑中的五羟色胺神经元,导致果蝇出现睡眠片段化。

团队利用经典的厌恶性嗅觉条件化实验范式,让果蝇闻到一种气味同时给电击惩罚,闻到另一种气味则没有电击惩罚的方式训练果蝇,然后让果蝇在两种气味中进行选择,以此来分析果蝇的学习能力。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经历睡眠片段化的果蝇学习能力降低了1/3,而后通过药物挽救或遗传修复睡眠质量,学习能力恢复到对照组水平。

这也就是说,睡不好的果蝇,真的变傻了。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纳 通讯员严偲偲

(责编:高红霞、罗昱)

你还可能关注到的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电脑技术网的观点或立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