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含有尼古丁,却打着“代烟”的广告,电子器具的外观,使这款产品处境十分尴尬,无论是烟草、医疗产品,还是电子产品,都没有细致的划分。一个靠政策吃饭的行业,从业者的担忧从来没有放下,“电子烟行业从业人员头上悬着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谁也不知道会什么时间落下来,大家都在猜。”某电子烟从业者透露。
眼前,这柄剑似乎在摇摇欲坠。
预料之中的监管
地处于灰色地带的电子烟自出世起便备受争议,这次线上监管的举措并没有使从业者们惊慌失措,“监管是迟早的事情,现在都主要做线下渠道。”电子烟创业者张铭(化名)这样说。
灰色地带一直是电子烟机会的存在,这也却也为其带来了麻烦。某知名电子烟品牌创始人告诉铅笔道,烟草一直在被国家监管,但从司法层面来讲,电子烟和烟草本来就不是一个品类,电子烟这次是被连带了。
相关人士对此次突如其来的监管表示猜测:“应该是小红书用户向中国烟草局举报了。”2017年下半年,烟草总局曾下令禁止出现加热不燃烧电子烟的图片和视频,但小红书一直有类似的广告,这次突然收紧政策,高强度监管下引人猜测。
目前,国内电子烟市场正处于全网宣传期。品牌端的入驻为这个传统制造业增加一种新的存在方式,小红书和微博等网络平台为电子烟发展起到潮牌定位和带动作用,突然禁止在平台投放广告,电子烟线上渠道是否还能行得通?高压之下,这步棋要如何下呢?
张铭在2018年3月成立一款电子烟品牌,对于这次监管,他并不意外。电子烟行业正处于教育期,他认为所有的线上投放都是纯粹的烧钱,“小红书上面10万+的Kol不会低于5万元,微博相对便宜点,50万粉丝的账号投放不过几千元钱。”这次的监管符合张铭先前的预测,最后就是类似于烟草专卖式的管控。
“小红书主要起‘种草’作用,而这种‘种草’方式带来的影响力十分有限,仅是拔高品牌调性而已。”张铭说道。而知名电子烟品牌创始人同样表示,这次监管影响并不大,仅是少了两个投放端口,影响肯定有,但线上投放并不是电子烟销售的主要逻辑。
2018年,创投圈涌现的电子烟项目全部主打品牌端,技术端仅次之,至此,开发新用户是项目发展的重要使命。这次监管微博、小红书的烟草广告投放仅是个开始,监管或许还会继续收紧,只是对于当下的电子烟来说,线上占据大量流水,如果突然禁止,会对行业造成重大打击,监管仅会缓慢推进,创业者宋思敏(化名)向铅笔道透露,“很多电子烟公司已经悄悄在线下铺设很多点位了。”
不止在中国,包括一直对电子烟持开放态度的美国,也在针对电子烟会对青少年产生伤害而采取相关监管政策。2018年9月,美国药物管理局宣布青少年对电子烟的使用成为一种流行病,包括Juul在内的电子烟不得向青少年出售电子烟,否则将处以毁灭性的罚款。同样,国内也在用相关政策预防相关企业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
只有跟着国家政策走,企业才能长久发展。线上销售无法辨别购买者是否为未成年人,线下渠道为电子烟带来一线生机。
据了解,最近几个月,支付宝、微信等平台在主动和电子烟企业谈“实名认证”,还会有一定的“扶持”。类似于共享充电宝,做一款可以进行身份识别、甚至面部识别的“电子烟机”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宋思敏推测,两三个月后,“电子烟机”将面世。
除了机器监控,也可以人为监督。国内目前主要是一次性小烟市场。项目方签渠道商的成本非常高,一家做的还不错的公司的渠道商至少在万级以上,天猫占总体的60%。超高的费用之余,线上销售遇阻,线下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创业者郝斌(化名)告诉铅笔道,“电子烟现在的销售主要以线下为主,项目方会尽全力寻找代理商、批发商,这是未来主要销售模式。”
近段时间,身边随处可见的超市、便利店的收银柜台上清一色陈列着外形精巧的一次性小烟。由此可见,类似C端的销售是电子烟未来的主要销售场景,电子烟销售终究回归线下,变成一种快消品式的存在。
烟草禁令还会继续延续,国内电子烟市场也经过了几个轮回,创业者们还在继续寻找突破口。
本次的烟草广告监管行动,似乎使他们使他们未来的道路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