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有理性思考的人都明白,不可能通过骂周琦、骂李楠、骂任何一个他们认定应该背锅的人,去实现任何的正义或是正确。但到最后如病毒扩散般的参与度,一部分是基于自身的“情感伤害”所主张的补偿诉求(那痛惜的一晚的确让很多人失眠),一部分则是眼见风潮如此不愿落单被撇下。情感互慰、群起攻之,这是孤独的当代人最容易找到情感上同频率伙伴的两个媒介,或许也可以用来概述“楠辞琦咎”的多数人。
因为当看似负面的情绪披上了狂欢的外衣,除了当事人要忍气吞声低调行事之外,多数人在狂欢的高潮退去后会独立形成自己的判断,并重新评估参与和表达的方式,这也意味着一个阵营的土崩瓦解。倒也不见得是产生了显著的意见分歧,而是普通人的精力和情感投入都并非无限的前提下,“更有意义的事”会占据智商的高地。
“姚头谈琦”而又贡献崭新表情包的姚主席,几近哽咽并鼓动观众加油的王仕鹏,某种意义上也参与到了由周琦引发的这场狂欢中。只不过他们所代入的是2006、2008年时无可复制的体验,正如你在把周琦刷成热词的贡献中,刷的也不过是过去某个节点、某个场景下的你自己。
疯狂输出之外更难得是自留地
但凡全程看了与波兰那场比赛的朋友,我相信很多那一晚在社交网络上的输出量都要倍于平日,我身边人即是如此。这也不免让我想到,前阵子周杰伦的几代粉丝们为爱豆打榜时,许多早已荒芜的微博一夜之间复活,有人甚至到那时才发现早就被盗而成了广告号。但是被迫的每日营业之后,往往又归于沉寂,毕竟很多人不喜欢也不习惯在公众的视野下记录生活。
一场比赛将周琦推到风口浪尖
这是可以理解的。很多社交平台推出的多少时间内可见的权限,也正是因为很多人不忍直视时间记忆中的自己,更不想让别人看见。但那毕竟都是自己真实内心的表达,只是受限于当时的自我和外部影响,如今看来如此格格不入。就像一场狂欢后重新审视自己的言行,难免羞赧。
中国篮球此前很多或暗淡、或荣耀的记忆,因为发生在互联网的原始时代,所以留下的资料和叙事也无一例外地官方而单调。这其中也有很多我们的篮球前辈自身原因导致的败局,有些甚至比输给波兰那场更令人痛心。
所以我时常想,2000年奥运会被里加多投进6个三分球翻盘,2002亚运会输给韩国以及被片面报道的王治郅滞美事件,以及2009亚锦赛颁奖台上那不合时宜的嬉笑,如果发生在有微博和朋友圈,有自媒体和短视频的当下,我们会如何去了解和接受,而与之相关的篮球人又会怎样去应对和化解?
历史总是向前,中国篮球未来的道路上必定会有比数次“前八”更喜人的荣耀,而必定会有超出想象的挫折和低潮,有些甚至让周琦当下的尴尬变得不值一提。在观念的传达和情绪的宣泄愈发直观、顺畅的未来,我们在类似的狂欢下除了一次次疯狂的输出,是否还为自己准备了能够精耕细作、能留下一些东西的自留地?
未来,中国男篮依旧将面临各种情况
未必非得是某个可见的信息载体,亦应该是契合自己的、理性的价值判断,优先评判,以及建设性的举措。“所有人齐齐整整”所带来的愉悦和爽快感常带有欺骗和迷惑性,若本身带着娱乐的心态参与到狂欢之中当然无可厚非,但保持不自欺的清醒,不是谁都能做到。
说回大家的偶像。粉丝们为了证明周杰伦比当下的小鲜肉丝毫不差的存在感,而疯狂为爱豆打榜时,或许忽略了一个本质的问题——周杰伦在微博兴起这十年间在这一平台的“缺位”,到底是因为什么,而强行将他在一个他并不涉足的平台上变为主角,又是否有些许荒诞?他正优雅地避开的,是否也是周琦努力清空自己充耳不闻的那一类信息?
你见过姚明开通微博吗?若是回到球员生涯最鼎盛那些年,会有人为他打榜吗?
结语
短时间内积聚而成的观念、意见、认知,容易散去也容易反转,只要能有下一波浪,让参与者在风口浪尖再冲一波。
幸好周琦引发的这一波并不是涉及什么复杂问题、根本矛盾的讨论,而挽回的方法也简单直接,机会就在今晚要打响的小组赛出线攻坚战。谈不上救赎那么浓墨重彩的词汇,只是没人不想赢,而周琦想必也希望大家再造一些正面的成语接龙。
小组赛最后一场,周琦需要放下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