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速途研究院:2019年上半年人造肉市场研究报告 来源:速途研究院
上周,人造肉狮子头亮相淘宝造物节,供现场的观众尝鲜,成为了现场的焦点之一,作为肉类的替代品,人造肉也是食品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由于不少人对动物蛋白的摄入过多,尤其是高脂肪、高胆固醇又被定义为「一类致癌物」,考虑到健康和环保的双重因素,多数人寄希望用植物蛋白来替代肉类,伴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人造肉也随之应用而生。
速途研究院分析师通过对2019年上半年人造肉行业相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配合用户调研,分析讨论人造肉市场的发展趋势。
猪肉产量的下降亟需替代品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畜产品产量为8624.6万吨,其中猪肉产量为5403.7万吨,牛肉产量为644.1万吨,羊肉产量为475.1万吨。其中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猪肉产量较2017年的5451.8万吨减少了48.07万吨,供应量的减少造成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到了2019年,猪肉供应持续减少,而我国又是肉类需求大国,猪肉产量的降低和价格的升高,增大了百姓对猪肉的需求,人造肉的推出,成为肉类产品较好的替代品。
人造肉分类
根据人造肉的原料及制造工艺,可以将人造肉分为植物肉和培育肉。其中植物肉以大豆、豌豆等植物为原料,从中分离出植物蛋白和纤维,在以加热、压力变化和冷冻等方式,将蛋白质编织成纤维状结构,最后加入水、脂类、香精、色素、微量矿物质和维生素等配料做成与传统肉类口感相似的素肉。
而培养肉是从动物体内分离,提取少量干细胞,在营养液中进行培养,形成类似肌肉的组织,最后加工处理形成符合大众口味的人造肉制品。
不过目前的市场多是以植物肉为主,培养肉由于制作成本高昂,仍未大规模生产。在2013年MarkPost教授造出的第一块人造肉饼成本是32.5万美元,2017年Memphis Meat生产一磅培育肉成本是9000美元。未来随着资本的推动和技术的技术,培养肉的价格会相应降低。
A股人造肉概念股
5月份,人造肉企业Beyond Meat在纳斯达克上市,首日股价暴涨了163%,创下近几年IPO首日涨幅纪录。受Beyond Meat上市的影响,国内沪深两市人造肉概念股连续多日涨停。不过多数企业是停留在炒概念上,许多公司并无人造肉标的,而双塔食品是少数承认涉及到人造肉的企业之一。6月10日,双塔食品表示,公司的蛋白原料通过经销商供应给了Beyond Meat,而豌豆蛋白就是人造肉的一种生产原料。6月27日,公司又表示,开始进行人造肉的研发,并将人造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作为重点工作。此外,对于A股上的其它人造肉概念公司,几乎都公告公司并不涉及人造肉业务。
人造肉企业融资
面对人造肉热度的居高不下,以及比尔盖茨、李嘉诚等商业大鳄纷纷入局,除了相关概念股股价的上涨,也出现了不少的创业企业。目前我国的人造肉创业公司有十多家,还有很多大型食品公司也都开始布局人造肉相关产业的研发。珍肉作为其中一家创业公司,在7月份获得了数百万元的种子轮融资,并在9月份的中秋节与双塔食品合作推出了人造肉月饼。而另外一家创业公司Vesta未食达也在6月份获拿到了MO Ventures的天使轮融资。
心理因素最为影响用户选择人造肉
根据对用户的问卷调查显示,影响用户选择人造肉最大的困扰是心理因素,占受访群体的62.7%。很多用户明确表示心里难以接受人造肉,担心安全和健康问题,担心人造肉的营养价值能否与真肉相当,再加上相当部分人追求原生态的饮食倾向,反感情绪会加强。其次技术不成熟也是影响用户选择的一大因素,占受访用户的49.2%,技术不成熟导致人造肉的口感难以达到真肉的水平。其次目前人造肉的价格稍高,多数用户表示不愿意花高价去尝试。
速途研究院分析师认为: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对鱼肉奶蛋的消耗量也相应增加,巨大的需求使肉类替代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不过目前人造肉在国外的技术相对成熟,但在我国只是一个素肉的概念,还远未达到人造肉的技术,口感也与真肉无法比拟。其次目前人造肉主要以碎肉生产出来,通过调味上色等方式模拟真肉的水平,但并不能模拟出咀嚼骨头、筋膜等特殊部位的口感。另外对于细胞培养肉,还存在食品安全上的隐患。未来,或许会随着技术的进步,人造肉成为健康饮食与满足「食肉欲」之间的过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