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信息网 - 收集互联网各类热门信息网站,提供便民发帖,本地生活服务等!

广西信息网

当前位置: 广西信息网 > 龙亭区 > 中国央行“缩表”?这次你又误读了(2)

中国央行“缩表”?这次你又误读了(2)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最新的央行资产负债表后发现,到了8月,表面上的“缩表”再次变成了扩表。从资产端来看,外汇占款仍然环比下降,但扩表的主要贡献因素为,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环比增加1660.04亿元,且增幅较7月时扩大,其他资产这一项由环比下降转为环比上升,增加618.89亿元。

  且不谈扩表还是缩表,市场对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变化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市场以此判断流动性的松紧。但事实上,扩表、缩表与流动性松紧并无直接的关系。

  最佳的例证就是降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国央行通过降准可以实现‘缩表’,因为准备金是央行对商业银行的负债,但这实际上反而起到了宽松作用;此外,如果央行不降准,而是通过持续的公开市场操作来释放流动性,包括使用MLF等工具,这表现为‘扩表’,因此,不能简单用扩表和缩表来判断市场流动性走向。”

  针对降准,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助理张晓慧此前就曾撰文举例称,2018年4月25日,人民银行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并置换MLF。存款准备金率下降1个百分点,意味着央行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的1.3万亿元法定存款准备金被转换为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可用资金),央行负债方虽呈现一增一减,但资产负债表总规模未变。与此同时,即降准当日商业银行用降准资金偿还9000亿元MLF后,则表现为央行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的超额准备金减少,资产方的MLF余额也相应减少,此时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出现收缩即“缩表”。然而在上述操作完成后,银行体系流动性实际增加了4000亿元,而且商业银行的资金稳定性更强,资金成本也趋于下降,同时还释放出一定的MLF抵押品。这说明,央行此次“缩表”后,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水平是改善的。换言之,这次“缩表”并未带来流动性的收紧。

  在她看来,降准本身并不影响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只有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减少才会导致资产负债表的收缩。此外,观察银根的松紧,还是要看银行体系超额准备金(这才是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水平的多少和货币市场利率的高低,而非央行“缩表”与否。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还具备一些季节性的特征,导致有时波动较大,因此不宜过度解读。例如,每年3月财政投放导致央行负债端财政存款大幅减少,这可能体现为“缩表”。每年的1、4、5、7、10月是财政存款的积累期,而3、6、9、12月是财政存款的投放期,且积极的财政投放会导致央行负债端财政存款大幅减少,如上所述,这虽体现为“缩表”,但实则是释放流动性。

  再如,导致今年7月“缩表”的因素之一——其他资产,也具备季节性因素。央行并未对其具体构成进行过详细的说明,机构认为主要是一些杂项的资产项目和应收暂付项目,年底这些项目中有不少季节性变动的特点,待年末时点过去之后,这些季节性变动会减弱或消除。

  货币政策仍将松紧适度

  今年,央行的货币政策始终维持松紧适度的状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重要性高过全面流动性的放松。

  近期的一系列政策也体现了这一方向。2019年9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于9月16日祭出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机构预计降准释放资金9000亿元,配合此前的专项债额度提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更加积极,逆周期调节进一步发力。而事实上,这一有“缩表”效应的政策意在释放流动性。

  本周共有2650亿元MLF到期,叠加9月缴税高峰期的到来,市场对于短期流动性仍有一定要求,因此9月17日央行展开了MLF续作以减缓流动性压力。但MLF续作规模缩减为2000亿元,这主要考虑到前一日降准实施释放8000亿元长期资金。此外,之所以MLF利率并未降低(1年期为3.3%),“这主要考虑到全面降准所释放的中长期流动性已能进一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因此降准已为20日的LPR(贷款报价利率)下行提供了空间。”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告诉记者。

你还可能关注到的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电脑技术网的观点或立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