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信息网 - 收集互联网各类热门信息网站,提供便民发帖,本地生活服务等!

广西信息网

当前位置: 广西信息网 > 龙亭区 > 【桃李之教 薪尽火传⑧】为了实现“白面馍梦” 他做了最坚定的麦田守望者

【桃李之教 薪尽火传⑧】为了实现“白面馍梦” 他做了最坚定的麦田守望者

【桃李之教 薪尽火传⑧】为了实现“白面馍梦” 他做了最坚定的麦田守望者

郭天财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图片来源:河南农业大学)

【桃李之教 薪尽火传⑧】为了实现“白面馍梦” 他做了最坚定的麦田守望者

郭天财和农民在地里 (图片来源:河南农业大学)

【桃李之教 薪尽火传⑧】为了实现“白面馍梦” 他做了最坚定的麦田守望者

郭天财和学生们在一起 (图片来源:河南农业大学)

【桃李之教 薪尽火传⑧】为了实现“白面馍梦” 他做了最坚定的麦田守望者

郭天财和学生们在一起 (图片来源:河南农业大学)

  编者按: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是星辰微光,是烛火摇曳,是灯塔立于无垠波澜,是闪光且耀眼的星点。

  你总说自己没做什么大事,总说看到学生如同见到自己的孩子,总说付出始于愉悦而不求回报,而从你的语言、眼神中,我读懂了--爱。

  成长的路上,你尽师者之能事,年轻的我们无以为报,唯有带着你的传承,努力前行。

  在第三十三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映象网特别策划《桃李之教 薪尽火传》系列报道,选取多位小学、中学、大学教师的动人故事,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致敬这个伟大的群体。

  映象网讯(记者 王邵怡)9月1日,在第33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教育部公布了第八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11人中,有一个熟悉的名字——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他是深耕小麦栽培领域40年的“国宝级”专家,是学生的“严师慈父”,是农民的“郭小麦”。

  一切源于童年的“白面馍梦”

  1953年6月,郭天财出生在愚公家乡——河南省济源县(现为济源市)深山沟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童年留给郭天财印象最深的是饥饿。上小学时,他的书包里总要带上妈妈蒸的菜团子。“菜团子是一天的口粮,如果没了菜团子,就要饿肚子。”

  那时候郭天财看到兵工厂里的大烩菜,最馋的就是“能配着白面馍吃一顿烩菜。啥时候我家也能天天吃上白面馍?”

  但贫穷和饥饿没有让郭天财消沉,1974年,高中毕业的郭天财被保送到河南农业大学。“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知道饿肚子的滋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当一名农业科学家,让所有人都能吃上白面馍、大米饭,不再饿肚子”。

  这个愿望现在看来也许天真,也许可笑,但却是郭天财内心最深处的渴望和呼喊,他是这样说的,也做到了。他一头扎进麦田研究栽培,一晃40年就过去了。

  “全国每4个馍就有1个是河南产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河南省农村曾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小麦小麦,(亩产)不过一百(斤)”,现在随便到农村找个农民问一问,一亩地一般都是一千多斤的收成。郭天财总结,“全国每4个馍就有1个是河南产的”。这些成绩都跟郭天财和他的团队分不开。

  从事研究40年来,郭天财待过最多的地方就是麦地,一进麦田跑的比年轻人都快。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进到田里,一把铲子、一根钢尺是郭天财的“标配”,小铲子是到麦田用来挖土看墒情和小麦根系生长情况;钢卷尺是用来测量小麦的株高等生长状况。

  “作为一名小麦科技工作者,我们不能整天坐在办公室里,一定要到农民中去,到生产实践中去,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要把论文写在土地上。”

  因为常到田间去,农民看到郭天财是最亲切的。“我的小麦每亩播量是30斤,播前每亩施复合肥1袋、尿素20斤,肥力够了吗?现在已经打苞,这样的麦田还应咋管理?”每次到村里去,农民们就拉着郭天财连珠炮似的问,郭天财也乐于回答他们的问题,指导农民种粮,“我的电话对农民朋友是公开的。”

  就是因为这种“接地气”,他和团队采用“边研究、边示范、边推广”的方式,“十一五”以来,作为“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南课题主持人之一,郭天财领导的课题组连创小麦15亩连片平均亩产717.2公斤、50亩连片平均亩产735.2公斤和100亩连片平均亩产751.9公斤的最高单产纪录,并在国内率先创造了在同一块土地上小麦、玉米万亩连片平均亩产超半吨粮(1524.74公斤)的高产典型。

  “头衔很多,但首先是农大教授”

  从事教学和研究这么多年,大大小小的荣誉和头衔郭天财也有不少,但是这么多头衔里,他最重视的还是河南农大教授这个身份。

你还可能关注到的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电脑技术网的观点或立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