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病人会忘记服药剂量等小事,却要跑很远的路来问,赵红艳为此试着在病历上留下手机号码。四五年前,她干脆另配了一部手机,印了名片,专门跟病人联系。但如今,她把两部手机弄混了,因为各自都存了不少病人的号码。她每月的话费超过500元。
有人连家庭纠纷都找她出主意。一位患者早晨6点打电话请教她:“我早饭可以吃馒头吗?”
50多岁的患者刘兵感谢这部电话。他是赵红艳的胃病患者。2012年的一个深夜,他70多岁的岳母突发心梗,他情急之下打了这个电话。赵红艳为他紧急联系了医生,当晚就安排手术。
刘兵当时带的钱不够,赵红艳回家取了1万元帮他垫付。她又“收买”了一位“粉丝”。
赵红艳也很奇怪,明明自己长得“挺厉害的”,总有病人找她救急。有人看病就差一块钱,着急忙慌地来找她。一位老太太进门就喊:“赵红艳,快,验尿没钱了,你快给我拿点钱!”
曾有一位中年农民工,身上只有300元,她掏钱帮他垫付了住院押金。被人借“惯”了,她包里总放着一两千元,以备不时之需。
这些人用不同的方式道谢。刘兵曾在大年初二打车近20公里,到医院给她送过热乎乎的三鲜打卤面。刘玉珍给她送过衣服,找了个借口:“闺女给我买的,我穿不了。”
更多的是她记不住的病人,来到诊室里,放下东西就走。她无法“拔腿就追”。
这些礼物包括一盆蝴蝶兰、一袋大米、一桶虾酱、一篮子鸡蛋、几根萝卜,或是七八个苹果。一位看门大爷送过枸杞。有个看上去很寒酸的农民没有医疗保险,赵红艳用最便宜的药给他治好了病,他送来一把卷在报纸里、带着根的小葱,赵红艳随后把它们栽在了花盆里。
收到最多的是玉米面。还有一位河北农村的大叔,扛来一袋子玉米。孙文说,这类礼物“必须高高兴兴收下”,赵老师会当着大叔的面分给大家,让他心里舒服。有的人还会等到中午,送来煮熟的玉米,看着他们啃两口才肯走。
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爱好旅游,在云南用过一种苗药治疗扭伤很有效,千里迢迢给赵红艳带了回来。他得知赵红艳在云南当过兵,于是发来大量的照片让她“旧地重游”。
一位病愈5年的病人送来一面锦旗,表示5年前太穷,如今生活好了有能力送锦旗了。只不过,锦旗上名字错写为“赵艳红”。
还有一位饮酒过量导致急性肠胃炎的中年男人,被赵红艳训过几次。他写过好几份戒酒保证书,其中一首打油诗里说:“今后如敢再饮酒,干脆改名赵红艳。”
“病人们感谢我,我也应该谢谢他们。我的病人让我感受到我人生的价值所在。”赵红艳说。
孙文说,有些患者十分唠叨,一种药的用量要反复问十多次,赵老师好像“没有烦的时候”。
实际上,赵红艳并非总是这样和蔼。孙文说,她对同事“脾气很大,有话直说”。
赵红艳也承认,自己在门诊的时候“一点都不烦”,对家人就很不耐烦。连母亲都反映她脾气极大。
丈夫邢斌说,她回家后习惯疲惫地躺在床上,什么话也不说,可一有患者电话,就“像打了鸡血”。
赵红艳猜测,以前自己要柔和很多,而今特别容易烦躁,也许这是“非典”的另一个后遗症。心里的不平衡总要有一个发泄的地方,可能给了家人。
邢斌冲她吼过:“你能不能把我当成你的病人?”赵红艳患病后,他辞去了塘沽一家食品公司总经理的职务,回到天津市区照顾家庭。有个时期他严重失眠,跟妻子说过多次,都被忽视了。
去年,邢斌查出脑部的夹层动脉瘤,死亡率很高,幸亏手术成功。赵红艳觉得,这样的苦和痛都已经过,不会再有什么能打倒自己。
武警部队政治部副主任、艺术家张继刚送过她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舞蹈《千手观音》的光盘。“千手观音”的寓意被她引为心声:“只要你心地善良,心中有爱,就会有一千只手来帮助你;只要你心地善良,心中有爱,你就会伸出一千只手去帮助别人。”
她不愿意回忆“非典”:“虽然我仍有痛,但我已经走出。”
邢斌问过她,今天你变成这个样子,你后悔吗?孙文也问过这个问题。赵红艳想都没想就作出了回答:“我肯定还得上——我是个军人,我是个医生。”
她庆幸自己走出阴影,回到了诊室。“让我有工作干,我可能活到88岁。让我在家里,我可能8年都活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