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优酷主导的《这就是灌篮2》因团队出走,启用了全新的团队。在导师阵容上,由白敬亭担任发起人,孙悦、王仕鹏、尼克·杨担任教练,球员的质量相对更高,包括王少杰、王增杰、张智扬等优质选手。
但和影响力更大的篮球赛事相比,这些篮球综艺面临更大的局限性。
“是世界杯不好看吗?为什么要看篮球综艺?”一位篮球粉丝戏谑道,“有世界杯可看的时候,篮球综艺就成了鸡肋。”
另一位篮球粉丝也向数娱表示:“我觉得今年更糊的原因,可能还和世界杯有关。世界杯期间,真正喜欢篮球的受众都在看比赛,谁还有心思去看综艺。”
可以看出,火热的篮球综艺面临着不小的窘境:很大一批篮球粉丝更愿意把精力花在观看世界杯上,和世界杯撞档的篮球综艺本就不是他们的首选。
篮球拥有众多发展成熟的赛事,包括NBA、CBA、世界杯、锦标赛等。在平台和卫视的加盟下,这些赛事的直播和转播机制已经非常成熟,观众并不缺乏观看篮球比赛的渠道。
在观赏性方面,篮球综艺尽管都标榜找来了高质量的球员加盟,但远不足以与和专业赛事竞争。
NBA这类世界顶级水平的篮球赛事周期长达数月,足以满足篮球粉丝对可看性、竞技性的需求。而在赛事直播、赛后采访等流程中,这些镜头就已经呈现出真人秀应有的水准。
在这样的条件下,依赖于剪辑的篮球综艺如何打造出比专业赛事更强烈刺激的竞技体验?
粉丝:“我只看李易峰cut”
篮球综艺找错了受众?
小董是李易峰的铁粉,然而当数娱君问及她是否观看了《我要打篮球》,她显得有些懵。
当数娱君无奈地告诉她这是综艺之后,她才反应过来——“我忘记那个综艺名了,我只看有李易峰的片段哈哈哈。”
小董并非个例。《我要打篮球》第一期的弹幕里,大半都是李易峰和邓伦的粉丝。
借由流量嘉宾吸引综艺的主要受众女性群体,是很多男性向圈层综艺的常见做法,篮球综艺也不例外。
从嘉宾配置来看,篮球综艺的嘉宾构成一般是两类,一类是为了吸引女观众的人气明星,如《我要打篮球》的李易峰、邓伦和《这就是灌篮2》的白敬亭;另一类则是为吸引篮球粉丝而设的篮球明星或教练,如《我要打篮球》的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林书豪、国家队、CBA广东队主教练杜峰和《这就是灌篮2》的孙悦、王仕鹏等。
从用户画像来看,这样的设置表面看起来很有成效。根据第三方平台数据,除了《这就是灌篮》男性观众占比较高,大部分篮球综艺都吸引了许多女性粉丝观看。
但结合播放量就能看出问题:虽然流量明星为节目赢得了部分女性观众,但这类观众数量是很有限的。因明星而来的女性观众很难观看完整期节目,很难维持住用户粘性。
“很多粉丝因为不喜欢篮球,也没坚持看下去,或者就直接只看自己本命的剪辑版,正片更没人看了。”一位李易峰粉/篮球粉丝无奈地告诉数娱,“但是如果没有李易峰的话,我还不如去看正式比赛呢。”
为了照顾对篮球不了解的受众,这些篮球综艺都设置了不同程度的戏剧冲突,结果是节目竞技性减弱,剧情化、煽情度加重。
“我之所以看不下去《这就是灌篮2》原因就是太打感情牌了,我个人不太喜欢篮球节目感情戏太多。”
对于部分篮球粉丝而言,在综艺中通过加工与剪辑比赛来增加情感连接的做法,使竞技效果让渡于剧情,不仅削弱了篮球竞技的真实感与代入感,对节目本身的竞技性也是一种伤害。
究其根本,篮球与综艺各自受众的需求难以兼容。篮球爱好者更希望出现类比于赛事的专业严谨的节目效果,但冲着明星而来的观众则更希望综艺能够满足观赏性和娱乐性的需求。
除去受众定位难以平衡之外,意识到热度下降后,节目组开启了负面营销的老套路,也败去了不少好感。
由于李易峰和邓伦两大流量加盟,《我要打篮球》借助粉丝互撕来增加热度,在番位、标题、封面等粉丝在意的方面制造话题,成功引发双方粉丝的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