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3月30日电 (记者 应妮)以“世界戏剧的融合性发展与创新”为主题的第二届国际戏剧小镇联盟论坛日前在浙江嵊州举办。专家提出越剧的当代发展可以借鉴日本宝冢模式,发扬女小生特色,尝试新的方向。
国际戏剧小镇联盟由中国当代著名戏剧导演郭小男担任主席,中央戏剧学院著名教授沈林担任学术顾问,理事会成员共20人,分别来自12个各自拥有悠久文化传承的国家,尤其侧重于“一带一路”国家,构成了涵盖艺术总监、独立策展人、戏剧学者、戏剧评论家、戏剧从业者和媒体观察者的多层面业界参与。
莱文·科塔古瑞来自有着深厚音乐、舞蹈传统积淀的格鲁吉亚,在题为《从自“我/我们”身份记忆到表演艺术的现代表达》的演讲中,他提出,“身份记忆”储存在各国传统艺术中,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活生生的、发展中的艺术形式。
嘉宾尝试中国戏曲中的甩水袖 钟欣 摄
在亚美尼亚国际演出节总裁阿图尔·古卡斯亚看来,节日和文化集群可以改变城市,节庆甚至能够改变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面貌,他提出了“文化宜居性”概念,即在经济增长和生态宜居之外,“文化宜居”同样重要。
瑞典的阿莱特·斯卡文尼斯女士则认为,文化多样性对人类而言如同生物多样性一样重要,今天的世界戏剧极其依赖思想和观点的交换。
围绕中国戏曲和世界戏剧的融合,著名编剧、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曹路生从王国维先生的《宋元戏曲考》出发,梳理中国戏曲发生、发展的历史,聚焦于越剧这一剧种,认为越剧女小生是女子越剧的根本,发扬越剧的坤生特色,借鉴日本的宝冢模式是新的方向。
而浙江小百花原副团长、创意总监冯洁更是以杰出的越剧坤生茅威涛为例,结合郭小男导演的《寇流兰与杜丽娘》《江南好人》等跨文化、跨文本的作品,解读了她眼中的“融合性发展与表现”。
在郭小男看来,“说融合离不开差异,说发展离不开传承,说表现离不开创新。所谓融合,就是差异的碰撞。”他也指出,“欣赏不等于接受,欣赏仅仅是一种交流的方式,越交流越应该坚守。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一个错觉,似乎戏剧也应该这样快速的发展,也很快融入到世界甚至拥有话语权,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我反对‘去中国化’的表达方式,也反对强人所难地告诉人家,‘这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最好的’。没有所谓最好——自身定位应该清晰,文化轮廓应该自主,前进方向应该自觉,努力事业应该自信。”
于越剧,他希望以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方式告诉观众这个剧种在发展,少说多做,探索把这个剧种引进到当下时代,并走到下一个时代的存在方式。于越剧小镇,“小镇的融合一定是表现差异,小镇的发展一定是坚持传统,小镇的表现一定要有所创新。”
导演郭小男带领嘉宾参观越剧小镇 钟欣 摄
在论坛期间,来自各国的理事们还在越剧小镇古戏楼观摩了《“浙里”非遗甲天下》浙江非遗剧种演出,欣赏婺剧、绍剧、瓯剧和越剧的魅力,并参观了新建成的越剧小镇的戏迷馆、非遗馆、户外演出空间等,认为这是一座具有文化含量和发展潜力的文旅小镇。
国际戏剧小镇联盟2018年由浙江嵊州越剧小镇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发起,是全世界首个以戏剧小镇为基础和核心内容的国际联盟,旨在组织全体会员共同研究中国和世界各国戏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依托各国戏剧小镇的历史、文化和现状,积极探讨戏剧小镇对于演出艺术发展所引起的公众效应和艺术成果。其会址永久落户于嵊州越剧小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