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又没睡好。”“我也是……”
这样的对话已经成为林夕和同事早上交流的标准模板了。95后的林夕今年刚研究生毕业,入职后的社会身份和环境的变化常让她焦虑得睡不着觉。无奈之下,她开始入手助眠产品。这个双11,她在考拉海购买了褪黑素,还买了一种有助睡眠的奶粉,“希望有了这些,我可以睡个好觉吧。”
像林夕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一项睡眠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这其中,20至29岁之间的90后,已经成为了失眠的主要群体,看来,“90后”要担心的不仅仅是“秃头”。而日益庞大的失眠大军,正撑起一个规模巨大的市场——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整体睡眠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一万亿元。
助眠类产品销量激增789.5%
这届年轻人为什么睡不着?
最近无论是走在小区还是写字楼,取快递的人总是络绎不绝,人们拿出手机、报出取件码,取出那些自己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商品,包括想睡个好觉的愿望。据苏宁发布的双11消费报告显示,今年双11期间,助眠类产品销量同比激增789.5%;而据天猫国际数据显示,双11预售期间购买进口助眠类商品的人数同比增长174%。
如果你还觉得老年人需要助眠产品,那你就真的OUT了!数据显示:买助眠产品的年轻人占了大多数。据天猫国际数据显示,2019年1-8月,90后购买进口助眠类商品的增幅为118%,人数占总消费人数比例的62%,超过了其他年龄群体的总和。这届年轻人为什么睡不着觉了?
为此,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年轻人。
1996年出生的赵天说,他睡不好觉的一大原因是因为孤独。去年大学毕业后,他从宁波来到杭州闯荡,独居、陌生的环境,和稀少的朋友是他孤独感的来源;“91年”的程序员周先生告诉记者,为了有个好睡眠,他每晚都要吃褪黑素,“因为我经常加班,有时候到晚上10点才到家,洗漱好躺在床上总是控制不住会想代码,感觉褪黑素能让我情绪更稳定”;1993年出生的coco则是晚上很喜欢玩手机,常常错过最佳入眠时间,有时凌晨2点后还辗转难眠,放不下手机的原因是她白天为了工作忙得团团转,唯有晚上的时间可以自己掌控,刷刷微博、逛逛知乎,或是玩局王者荣耀……这些让她感到放松,也让她一次次睡不好。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18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四分之三的“90后”是在晚上11点后入睡,三分之一是在凌晨1点入睡,晚睡晚起的“猫头鹰型”和晚睡早起的“蜂鸟型”作息占到六成以上。而纵观当代年轻人,大多数的失眠和睡眠质量低都是因为生活、工作压力或手机等电子产品。
助眠产品的边界不断延伸
失眠人群不断壮大着“睡眠产业”
面对这么多睡不好的年轻人,睡眠经济悄然崛起。从褪黑素、助眠喷雾到乳胶枕、智能床垫,再到各类促进睡眠或监测睡眠情况的App……比如各大电商平台上五花八门的助眠产品。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 “助眠”,小到二三十元的香薰、香包,大到上百元的睡眠仪、乳胶枕等,不少店铺都在售卖与助眠有关的产品。
在这些助眠产品中,褪黑素和蒸汽眼罩最受欢迎。 数据显示,在10月21日至31日预售期间,天猫国际上褪黑素软糖销量超75000瓶,花王蒸汽眼罩销量超75000盒,两类进口助眠产品销量排名并列第一。其后是助眠乳胶枕和睡眠专用耳塞,乳胶枕销量45000个,耳塞销量25000对。
而除了这些“传统”助眠产品,令人意想不到的科技、食品等各种企业也试图进入这个市场。华为就曾专门针对失眠人群设计了一款香薰助眠灯,小米推出过蒸汽眼罩,老牌食品企业旺旺更是特别制作了一款“梦梦水”,添加多种助眠提取物,有一定的安眠效果。
不断增加的失眠人群也在不断滋养壮大着这个“睡眠产业”——从传统的床具、床垫、功能家纺,到助眠医疗类的褪黑素、睡眠喷雾、促眠精油,再到器械类的助眠灯、安眠手环以及手机软件商店中的助眠App,助眠类相关产品可谓应有尽有,睡眠经济的想象空间也在不断地扩大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