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 “如果老师对学生的教育真的需要统一的规则,是不是就应该方方面面都有章可循?‘惩戒’凭什么打头阵?激励教育要不要规则?教学实验要不要规则?一个老师在面对不同学生时采用的因材施教的主观判断要不要也出个量化标准?作为执行者的教师们是不是每年要多很多考核,才能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方式方法?”
山海:“以前随意惩戒是要受教育机构处分的,现在只要在形式上、书面上遵循了规则,老师就可以惩罚学生,家长也无从‘讲情’了,如果老师有私心呢?有了这个规则,家长会不会效仿,学生之间会不会模仿,会不会造成举报成风之类的问题……教育界人士还应该多方面考虑一下,谨慎推广。”
教育者:责权分明,使教学管理更规范化
教龄20年的一线教师——Rose:“把惩罚的措施细化到条款里可以更好的帮助教师摆脱心理困扰,现在社会某些言论对教育工作者真的是过于苛刻了,正常的一些惩罚措施被说成了体罚,家长的不配合也让教师不敢去管学生。
我相信,没有一个教师惩戒学生的出发点只是为了‘罚’,我们都是为了通过各种办法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帮助学生们成长进步。适当的惩罚措施非常有必要,这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规范,也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参考。”
同样教龄20年的一线教师——任冉:“作为一名常年在‘收底校’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其中的苦涩滋味只有‘同道中人’方能理解。撇开成绩上的压力和考核不说,单单学生纪律问题是每天每节课要面对的大问题。简单用一句话概括——难管的学生特别多,‘矫情’的家长也不少。如由成绩溯源,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存在多种问题,家庭不重视教育或者纵容溺爱疏于管教,还有很多单亲家庭在孩子教育问题上互相指责推诿,不配合学校教师的要求等,这给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棘手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对于教师来说,手中的‘戒尺’一方面是用来惩戒学生违规违纪行为的,另一方面也严格规定了禁止的权限以及超出权限的处理措施。权责明确,为今后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专家谈:给教师赋权,教育不再畏手畏脚
资深媒体评论人、教育学者——狄永:“这个征求意见稿通过严格划定的惩戒范围和逐步升级的惩戒手段,给教师赋权,同时通过规定几种‘惩戒禁忌’,明确教师在管教过程中的责任边界。当前,我们的教育环境变了,要求教育方法也得与时俱进。此次对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表明国家在营造教育环境上,力图构建一套界限明确、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
这个征求意见稿把惩戒措施按程度分成一般惩戒、较重惩戒、严重惩戒三档,这样分类施策,有利于教师在具体教育工作中,按图索骥、对号入座,可操作性强。而正确执行教育惩戒,就要严格区分体罚与惩戒的界限,这可能是法律界和教育界都棘手的问题。只有确定二者的边界,才能使教师不至于畏手畏脚 ,能够大胆行使惩戒权。还要做好教育惩戒权的相关保障。对于教师合理的教育惩戒,有关部门和方面一定要理直气壮地支持。”
综上所述,小编认为《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无疑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拉锯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教师在教育、惩戒学生的过程中能有理有据、有章可循,不必束手束脚。但规则毕竟只是条文,在执行的过程中,还需要老师更加充分全面地理解规则背后的寓意,更加明确传递自己的教育目的,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同。也希望“规则”的出台能更有效地帮助家长,与学校、老师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双方携手齐抓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