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Sir并不是说他们的演技已经炉火纯青。
毕竟创作团队也帮了不少忙。
服装造型。
陈念以校服为主,即使是家常服,也透露着小家碧玉的矜持、害羞,加上周冬雨本人的外型,观众一秒钟入戏。
而小北,则多用了街头元素,格纹衬衫,破烂仔裤,梳起来的发髻,看起来好几天都没有洗,像一只流浪狗,多疑、易怒。
更让人称道的是摄影。
阴天,街灯、霓虹……这些光效的运用,像画笔一样涂抹在足够年轻、高级的脸上。
增加了黑暗的氛围,让主角颜值还更耐看。
这不才是鲜肉小花该有的“看脸”。
电影与现实契合最紧密的,当然就是高考,片中也有倒计时、纷飞的考卷,还有那些被许诺的志愿。
众生态,一个月毕现。
电影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是高考。
第一人称视角的分发试卷,考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那种兴奋与紧张。
都在不断地给电影的真实性加码。
Sir一直很好奇。
作为一个不曾经历过内地高考的人,导演又能怎样去切入这个故事。
在幕后的特辑中。
导演比较了与《七月与安生》与《少年的你》两部影片之后,给出了答案。
……完全不同风格的电影,但唯一我觉得有一个延续的话就是,保持人物对情感的细腻的处理吧。
情感。
不论如何宏大的叙事,情感是互通的。
用情感去挖掘人物的内心最深的那一层。
你挖得越深,打动的人,就越多。
这种走情感路线,也是《七月与安生》当年即便故事存在缺陷,也依旧能够打动观众的原因。
也是因此,如今的《少年的你》能够超越现实题材的枷锁,突破表达的禁忌,成功地把一个社会题材的作品,搬上大银幕。
我们应该如何去看高考前夕的校园?
this was our playground.
this used to be our playground.
许多年后,已经成为一个英语老师的陈念在英语课上带着学生反复练习这句话。
used to be 比was 好在哪里?
它代表着一种失去,不可挽回的惋惜,情感上更加深沉。
《失乐园》。
十七世纪的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用12卷的长篇史诗,描述了人的原罪与堕落。
playground即乐园。
电影里用了一段极美的蒙太奇去展现少年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