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亚,巴基斯坦很早就开始使用北斗产品,广泛在港口管理、交通运输等领域提供服务。2014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个海外组网项目—巴基斯坦国家位置服务网(CORS)一期工程完成建设,这是中巴两国在卫星导航领域深入合作的一个典范。
在中东,科威特国家银行总部300米高摩天大楼建设。利用北斗实现地面控制点监测,通过接收北斗信号,极大增加了遮挡环境下的可视卫星数据,保证了施工过程中垂直方向毫米级测量误差要求,这也是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在海外首次应用于高层建筑监测。
在非洲,乌干达国土测绘部门已经利用高精度接收机建成15座基准站,覆盖了其国内主要的城镇、经济文化中心,其所提供的高精度位置服务不仅可以满足乌干达国土测绘需求,还拓展到水利、交通、农业、林业等多个领域。
非洲尼日利亚北斗项目
杨长风指出,北斗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迈出了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北斗三号特有的相控阵星间链路技术为“一带一路”乃至全球服务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在境外,建设地面站将会受到一定制,星座星间链路技术实现了卫星与卫星、卫星与地面站的链路互通。也就是说,虽然“看不见”在地球另一面的北斗卫星,但用北斗卫星的星间链路同样能与它们取得联系。星间链路技术不仅实现了北斗卫星相互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还能相互测距,自动“保持队形”,减轻地面维护管理的压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卫星导航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我们会通过各种措施挖掘沿线国家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的潜力,一方面给这些国家产业或产品赋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扩大我们北斗的市场。”于贤成告诉澎湃新闻。
北斗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走向全球必须坚持开放、融合和共享,并且与当今最新技术深度融合。杨长风介绍说,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坚持开放合作、资源共享,先后与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实现兼容互操作,加快融入全球服务。北斗坚持融合发展,将导航、定位、授时、短报文通信服务融为一体,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国际搜救、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等服务能力,为世界贡献了北斗方案。
在与新技术融合方面,杨长风指出,北斗将与互联网、物联网、5G、大数据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信息技术边界,塑造形成基准统一、覆盖无缝、安全可信、便捷高效的北斗综合导航定位授时体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为推动人类社会加速迈入智能信息时代提供北斗引擎。
北斗不仅是中国的一张世界名片,还是一个拥有巨大市场的战略产业。澎湃新闻从会上获悉,2018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301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8.3%,其中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贡献率达80%。由卫星导航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达到194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