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火生老人的行动和精神感染下,许多昆山市民、企事业单位共献爱心,参与市民多达10万人次,为希望工程筹得善款100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子2000多人。许多企业单位和社会爱心人士都来到金寨县希望小学,为贫困儿童捐款捐物。
2018年5月19日,进入耄耋之年的周火生老人第100次来到安徽省金寨县,并再次将募捐钱款和物资送往大山里的希望小学。
让山区孩子从没学上到上好学
她想给孩子们讲的希望,是希望孩子们从这里毕业后,能够不忘初心,永远把品德放在第一位,成才成人。
江淮是金寨希望小学的校长,在他认为,学校一直以“感恩”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发展的历史和本地丰厚的红色文化,开展德育教育。“我们给孩子讲希望小学的历史,讲金寨将军县的故事,就是希望孩子们能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学习条件。”江淮说。
“现在孩子们在校园里的学习生活跟城市里孩子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江淮感慨说,学校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之外,还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了少年宫活动小组,书法、美术、葫芦丝、摄影、足球、篮球、竖笛、木吉他等兴趣小组每周都会举行。事实上,在江淮眼里,这样的校园生活在30多年前连想都不敢想的。当时许多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连饭都吃不饱,更不用说上学。这些金寨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孩子们从过去的“没学上”到现在的“上好学”。
洪静静是金寨希望小学一名特岗教师,她曾经是一名受希望工程资助的贫困学生,1995年到2000年之间在金寨县希望小学就读,2011年从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报考了金寨县特岗教师岗位后,再次回到金寨县希望小学,成为这里的一名特岗教师。“在我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助了我,现在孩子们需要我,我当然应该回来。”曾经接受过希望工程帮助,工作后选择反哺社会的还有金寨县希望小学的老师闫春。当年她的家庭兄弟姐妹多,全家都靠父亲在外打工养活,面临着辍学的压力,后来在希望工程的资助下,她顺利考入大学,选择了师范专业,毕业后她又回到希望小学,成为一名教师。
曾龙是金寨县希望小学第一位考进清华大学的毕业生,现在的他已经是中科院的研究员,在他读书的时候,身边就有同学都因为家庭困难离开了课堂,因此他特别珍惜读书的机会。希望工程对于像他这样山里孩子的意义,不仅仅学习知识,更是走出大山的唯一途径。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的开学第一课结束了。
这一课讲的是希望,播下的却是一颗种子。
未来,这颗种子会茁壮成长,成为民族的脊柱,国家的栋梁。 小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