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集美食紀錄片《奶奶最懂得》目前上線了兩集,主持人大米每集探訪中國不同村落裏的兩位奶奶,分別向她們學習一種傳統美食老手藝的製作方法。第一集裏,大米在浙江的潘周家學習做長壽面,在鄭宅學習做豆腐皮;第二集,他在安徽木梨學習做米粿和腌制臭鱖魚。不少網友表示,不僅被接地氣的傳統美食饞到,還被美食背後的人和故事感動了。
新京報專訪《奶奶最懂得》的主持人大米和製片人朱樂賢。大米表示,他從小就喜歡中餐,對中國傳統美食“老手藝”感興趣。他希望像陳曉卿一樣把美食節目一直拍下去。朱樂賢則告訴新京報,與大米合作就是希望外來視角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能給美食紀錄片帶來不一樣的新鮮感。
中西合璧自創菜式不總是成功
《奶奶最懂得》中,大米向奶奶學習一種傳統美食老手藝,也會用同樣的食材做一道中西合璧的自創菜式,請奶奶和她的家人吃。第一集,他用潘周家的長壽面做了“法式潘周家鴨絲湯麵”,用鄭宅的豆腐皮製作了意式甜點“鄭宅巧克力豆腐包canoli”;第二集,他做了“冬筍意大利面”和“木梨葡萄牙臭鱖魚湯”。大米透露,用當地的食材創作中西合璧的菜品是他的興趣所在。“做這樣一道菜,可以增加一層文化交流的意味在節目裏。紀錄片當然主要是記錄當地的生活,這要佔節目的大部分。但我覺得,我在這裡學到了東西,就要回報一下,中國叫禮尚往來。與此同時,也會帶給觀眾更多新鮮的體驗。”
中西合璧的自創菜式,大米並不總是成功的。“大部分時間是成功的,有的時候還行,有時候也失敗了。”事實上,第一集裏他用煮意面的方法做出來的“法式潘周家鴨絲湯麵”就不太成功,奶奶評價説有點硬,長壽面要煮的更軟一點。之後節目裏,大米也經歷過一些失敗,例如在偏遠的鄉村做西餐,沒有烤箱導致食物沒有烤熟。“對我來説做失敗也無所謂,能達到中西方美食文化交流的目的就好了。通過做中西合璧的菜,我們可以了解不同國家對食材的不同看法。比如有的食材在西方是當做香料的,但中國可以把它做成甜品。我呢,畢竟是個外國人,從我的角度去探索這些美食,如果不做這些中西合璧的嘗試,會錯過一個有意思的點。”
想拍美食一直拍到老
由講中文的英國人大米擔任主持,深入中國鄉村腹地探尋傳統美食老手藝的紀錄片,究竟是拍給誰看的?節目的開篇就説,美食,是世界的語言。大米在採訪中也表示:“首先是給中國觀眾看的,畢竟我是用中文去交流,而這一季都是在中國拍的。但我覺得這個節目完全可以在很多國家播出,讓全世界了解、體驗我所體驗的東西。我們講述的內容,相信全世界的觀眾都會感興趣。美食,是沒有國界的。”
大米對東西方文化交流非常感興趣,之前拍攝《面面大觀》就沿著絲綢之路觀察美食在東西方交流中的變化。大米告訴新京報,他想通過節目把家鄉英國的美食介紹給中國觀眾。“我有很多拍節目的點子,想過有一天,能帶中國的觀眾到英國去發現美食,比如去蘇格蘭、威爾士、愛爾蘭這些鄉下的地方、大家沒去過的地方,尋找真正的美食。我家裏人一部分在南邊的海邊,我也想帶中國觀眾去那邊找新鮮的海鮮。只要大家願意看我,我是打算一直拍下去,拍很多很多年,到我老。”
主持人擅長和奶奶們聊天
大米從1歲開始在香港長大,從小對中國美食就不陌生,用他的話説“廣東菜吃了一輩子”。後來到倫敦上大學,大二交流到北京留學。這段時間裏,他磨練了中文水平,去了中國很多地方品嘗各種特色菜品,感受到中餐的多樣性,逐漸對中國美食的老手藝産生了興趣。
大米特別擅長和奶奶們聊天,奶奶們也非常樂於將老手藝傳授給這位“洋徒弟”,甚至毫不設防地跟他分享一些或難過或開心的家裏事。第二集裏,木梨的洪春囡奶奶就跟大米聊起了令人傷感的家裏事——女婿意外身故,女兒獨立支撐一個家非常辛苦,她也只能幫一點是一點。大米給洪奶奶做了一道溫暖的魚湯,臨別給了她一個溫暖的擁抱。看到洪奶奶下樓梯十分費力,大米叮囑她一定找人給樓梯裝個扶手。被感動的網友紛紛感慨:“這個外國小哥太暖了!”